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0篇
  5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李晓东  袁冬华 《心理科学》2004,27(6):1337-1340
采用实验和问卷法研究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有不同的影响。内隐自尊对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均有影响,外显自尊与性别在自陈式自我妨碍上有显着的交互作用,高外显自尊的男生更倾向于做自陈式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492.
浅谈医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以来,传统医学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中人文精神存在不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分离的结果。因此,着重从医学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医学的本质和目的,探讨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93.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07,30(2):508-511,503
情绪启动是探讨无意识情绪和态度自动激活的有效方法,其研究对于推动情绪和社会认知领域态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明了近期研究不仅关注情绪启动的产生条件,而且逐步深化了自身研究并发展了新的范式,同时在研究较为成熟的基础上,运用该范式探讨情绪与认知及社会认知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文章简评了厂近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4.

从编码员操纵分组路径、锚定固定结付率和不合理的辅助建议三个方面论述了编码员道德风险的行为方式和表达结果,讨论了编码员道德风险负性结果的外溢和内溢,以及道德风险的行为传导,并从医保基金补偿驱动、医疗服务考核压力、负性后果预见性不够和分组方案内在不足等方面剖析了编码员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而从加强宣传教育、把握编码微观过程、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和完善分组方案等方面为编码员规避道德风险行为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95.
新世纪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建设,如何利用好多学科的优势是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在联合、合并后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主要论述了新世纪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办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所采取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496.
袁潇  李永娟 《心理科学》2015,(2):388-393
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发生事情进行否定而产生的假设性思维表征,对行为改变和绩效改善有显著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反事实思维常常被用于行为干预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反事实启动/经验启动)被试间实验设计,以4种常见的行人不安全行为为实验材料,运用顺序启动范式的语义启动分别激活自变量的两个水平,将遵守交通规则行为意向的评分和反应时双变量作为因变量指标,探索反事实思维对行人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与基线水平和经验启动相比,反事实启动诱导产生的行人交通安全行为意向更加积极,并且产生的自动化水平更高。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对安全管理实践的启发。  相似文献   
497.
本研究采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量表、自尊量表、感知积极反馈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武汉市八所普通中学1588名11~19岁的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和孤独感的关系,以及感知积极反馈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和自尊对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社交网站使用时间后,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2)感知积极反馈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经由感知积极反馈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受到自尊的调节。具体而言,感知积极反馈的中介效应只出现在高自尊者中,在低自尊者中并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98.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ssess a new model for classical conditioning of odor preference learning in rat pups. In preference learning beta(1)-adrenoceptors activated by the locus coeruleus mediate the unconditioned stimulus, whereas olfactory nerve input mediates the conditioned stimulus, odor. Serotonin (5-HT) depletion prevents odor learning, with 5-HT(2A/2C) agonists correcting the deficit. Our new model proposes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noradrenergic and serotonergic input with odor occurs in the mitral cells of the olfactory bulb through activation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Here, using selective antibodies and immunofluorescence examined with confocal microscopy, we demonstrate that beta(1)-adrenoceptors and 5-HT(2A) receptors colocalize primarily on mitral cells. Using a cAMP assay and cAMP immunocytochemistry, we find that beta-adrenoceptor activation by isoproterenol, at learning-effective and higher dos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bulbar cAMP, as does stroking. As predicted by our model, the cAMP increases are localized to mitral cells. 5-HT depletion of the olfactory bulb does not affect basal levels of cAMP but prevents isoproterenol-induced cAMP elevation.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model. We suggest the mitral-cell cAMP cascade converges with a Ca(2+) pathway activated by odor to recruit CREB phosphorylation and memory-associated changes in the olfactory bulb. The dose-related increase in cAMP with isoproterenol implies a critical cAMP window because the highest dose of isoproterenol does not produce learning.  相似文献   
499.
邓小凤  袁颖  李富洪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3):571-575
陈霖的拓扑知觉理论运用几何性质解释知觉组织,并强调拓扑性质的优先性——拓扑知觉是其他几何知觉的基础,拓扑知觉先于其他几何知觉发生。皮亚杰的拓扑首位理论认为儿童的空间概念发展顺序为先发展拓扑几何概念,之后再发展射影与欧式几何概念。两大理论都运用拓扑性质来解释心理现象,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存在很大不同,但它们在理论结构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对几何学在心理学上的运用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00.
刘凤英  袁加锦  李红 《心理科学》2011,34(6):1289-1294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自我名字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中向被试随机呈现大圆、小圆及名字,被试的任务是辨别大圆和小圆,名字是任务无关刺激。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自己的名字引发的P2及P3波幅都显著高于名人的名字及陌生人的名字。 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了P2波幅上的“自我名字效应”,即,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不仅表现在晚期成分P3上,同时还表现在早期成分P2上。所以,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过程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加工阶段,前一个阶段可能是自动化加工,不需要意识参与,后一个阶段是意识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