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8篇
  53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已有工作家庭界面研究主要立足于冲突视角,近年来部分研究开始从积极视角揭示工作家庭关系的本质。工作家庭增益强调角色资源的跨界渗溢有助提升个体另一角色表现和生活品质的程度。工作家庭资源会增强个体心理资源,进而影响体验工作家庭间的跨界增益,资源的累积循环与工作家庭增益互为持续保障,跨界增益的程度受到工作家庭边界特征的调节影响。论证和提出了\"角色资源累积-个体心理因素改变-跨界增益-角色评价与投入\"的逻辑主线,以此构建工作家庭间角色资源跨界增益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认知易感性模型,本研究拟探讨初中生亲子关系对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自尊、情绪弹性与抑郁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2)自尊和情绪弹性在亲子关系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情绪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和情绪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初中生亲子关系通过内在心理因素对抑郁水平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运动橡胶手错觉范式,操纵了“控制”和“社会效价”两个变量,通过行为实验探讨了控制和社会效价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被动控制”条件相比,“主动控制”条件产生了更强的拥有感; 与“不利”条件相比,“有利”条件产生了更强的拥有感。且“控制”和“社会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无论哪种控制条件,有利条件下的拥有感都显著高于不利条件下的拥有感; 无论哪种效价条件,主动控制条件下的拥有感均显著高于被动控制条件下的拥有感。该结果表明,控制和社会效价是产生身体拥有感的条件。研究结果为提高假肢佩戴者对假肢的心理接纳程度提供了有益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4.
Yuan  Yongfeng 《Studia Logica》2020,108(3):425-449
Studia Logica - This article reveals one general scheme for creating counter examples to Bayesian confirmation theory. The reason of the problems is that: in daily life the degree of confirmation...  相似文献   
15.
文章紧紧围绕吉登斯思想的展开基点即两种商品化理论,通过吉登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分析资本主义劳动的必然特征及其所蕴含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本质三个方面的论证,指出了吉登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Findings on the effect of power on corruption are mixed. To make sense of these mixed results, thre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tatus on this effect. In Study 1, corrupt intent was measured using a corruption scenario that contained manipulations of power and status. In Study 2, corrupt behaviour was measured in a corruption game that contained manipulations of power and status. Study 3 was conducted in real organisational settings, and aimed to expand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Studies 1 and 2. The results of all three studies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power was moderated by status. Specifically, power increased corruption when status was low, whereas this effect disappeared when status was high. The implications of reducing the facilitating effect of power on corruption by considering stat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hierarch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the modulation effects of attentional biases toward time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immediate rewards and delayed rewards differ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d low trait self-control. Forty participants with high trait self-control and 40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responses to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elf-control scale, and the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n intertemporal choice task and dot probe task first and then a cue-target task a week l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we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immediate rewards than participants with high trait self-control. Furthermore, facilitated attention and difficulty in attention disengagement toward present-related words were found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with higher frequency than among those with high trait self-control. Finally, facilitated attention toward present-related words moderated the indifference point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with low trait self-control.  相似文献   
18.
风险决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是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遇到的未解之谜。主流风险理论认为, 风险决策是一个补偿性的、期望值最大化的过程; 而非主流的风险理论则认为, 风险决策是非补偿性的, 并不遵循期望法则所假设的加权求和等过程。这一谜团为何一直没有得以破解, 或许是因为我们未找到揭示其心理过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近10年来, 我们针对风险决策过程, 借助行为实验、眼动记录法、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 系统探索风险决策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为回答“风险决策是否遵循补偿性规则”这一问题提供了汇聚性证据。本文依据期望法则所假设的概率函数推导、加权过程、加权求和过程、总分最大化等步骤, 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 以期加深人们对风险决策机制的理解, 并为建立、健全与风险决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情感适应是指对重复或连续刺激的情感反应慢慢变弱的现象。近年来有关实证研究发现,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适应在速度和程度上具有不对称性, 对适应不对称性的解释可以从进化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三个视角进行。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区分主观幸福感不同成分的情感适应; (2)探讨人格因素在情感适应中的调节效应; (3)完善情感适应的干预方法; (4)提高情感适应研究在时间上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0.
心理分离指的是个体在非工作时间里从工作中分离出来,个体不仅身体上远离工作场所,精神上也摆脱掉工作的事情,对员工工作压力的恢复过程非常关键。首先,文本概述了心理分离的概念及其进展;其次,论述了心理分离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心理分离的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