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6篇 |
免费 | 1087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474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65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328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48篇 |
1982年 | 52篇 |
1981年 | 36篇 |
1979年 | 36篇 |
1973年 | 39篇 |
1972年 | 48篇 |
1971年 | 46篇 |
1968年 | 64篇 |
1967年 | 44篇 |
1966年 | 53篇 |
1965年 | 44篇 |
1964年 | 81篇 |
1963年 | 73篇 |
1962年 | 52篇 |
1961年 | 4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923.
924.
为了解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表》对3所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1 26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中,27.5%存在抑郁,26.3%存在焦虑,26.0%存在孤独。女性、已婚、传染科、发热门诊、监护室相比男性、未婚、普通门诊更容易抑郁;传染科、监护室相比普通门诊更容易焦虑。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这类群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25.
926.
927.
围手术期麻醉医师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要求其在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应用直觉思维来进行麻醉危机管理。通过决策判断的双加工理论模型探讨说明直觉思维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可应用性,并给出麻醉医师直觉思维的培养途径,提高麻醉医师的思考能力,增加应急处理课程和临床训练,重视临床经验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了在围手术期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麻醉医师应重视直觉思维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8.
包装上的元素信息是消费者感知环境刺激的重要来源, 能对消费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包装元素可分为非语言型包装元素和语言型包装元素两类, 它们对消费者有不同的影响。总体而言, 非语言型包装元素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情感偏好, 而语言型包装元素更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行为结果。同时,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从神经生理机制、认知加工机制、自我控制的转移和多感官交互几方面进行讨论。此外,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特征、产品特征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的调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尴尬情绪、透明包装的选择以及产品评价等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9.
马永慧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0,41(19):17-21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在逻辑上有包容论、互异论和交叉论(延续论)三种可能的类型。包容论认为,后者关注范围更广,前者作为一个部分包括在生命伦理学当中。互异论主张,两个概念在跨学科特点方面不同,生命伦理学必须通过跨学科协作,以公共性为导向,而医学伦理学较为单一,以职业性为目标。交叉论(延续论)强调,医学伦理学经历了古代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包容论与互异论过于强调二者的相同或区别,割裂了二者内在联系,片面性显而易见。交叉论(延续论)看到了二者内在逻辑,反映了本体属性,是更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30.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