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3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bstract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over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M1)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modulate the motor performance of both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patients with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However, the effect of tDCS on motor control of multiple muscles, which is a prerequisite to change in motor performance, is currently unknown. Using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nalysi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bilateral tDCS over M1 modulates the coordinated activity of 12 muscles. Fifteen healthy men participated in this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study. Each participant received a 20-min sham and 2-mA stimulation bilaterally over M1 (anode on the right M1 and cathode on the left M1), with a minimum washout period of 4?days. Muscle activation and end-point kinematics were evaluated during a task where participants reached out to a marked target with non-dominant hand as fast as possible,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tDCS application. We found decreased similarity in motor modularity an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uscle activation in a specific motor module, particularly when reaching out to a target placed within arm’s length and improved smoothness index of movement only following 2-mA stimula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linicians and researchers need to consider the simultaneous effect of bilateral tDCS over M1 on multiple muscles when they establish tDCS protocol to change in motor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with neuromuscular deficits.  相似文献   
22.
Abstract

Falls in older adults are a major health concern, yet the “fear of falling”, a common psychosocial response that can occur post-fall, has seldom been investigated. A scoping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d map interventions that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can use to manage the fear of falling psychosocial response (FoFPR) among older adults. Thirteen electron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and 22 studies were retriev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guided imagery, and Tai Chi were interventions found to help older adults deal with their FoFPRs.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assisting older adults in this area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相似文献   
23.
华艳  李明霞  王巧婷  冯彩霞  张晶 《心理学报》2020,52(9):1048-1056
前人研究表明自动情绪调节能够自上而下地影响情绪及情绪性注意过程。近来有研究提示自动情绪调节与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左侧OFC的激活影响负性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考察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条件下, 抑制左侧眶额皮层兴奋性是否影响负性注意偏向。结果发现, 使用阴极刺激抑制左侧OFC活动可以加快被试对与恐惧刺激位置一致的探测点的反应。该结果提示左侧眶额皮层是自动情绪调节下情绪性注意选择相关的重要脑区。  相似文献   
24.
以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对流体智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运动加工速度、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从具有直接影响到只通过执行功能中的记忆更新成分产生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年龄间的差异。在童年中期(7~9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不仅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还通过记忆更新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童年晚期(10~12岁),感觉运动加工速度和知觉加工速度不再对流体智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都是通过记忆更新和抑制/转换合成成分间接对流体智力起作用。青春期(13~15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只通过记忆更新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5.
采用修订的情绪觉察水平量表(LEAS)对315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并从中筛选出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被试各60人,分别完成情绪面孔Stroop任务(研究1)和情绪词Stroop任务(研究2)。(1)研究1的正确率上,中性面孔最高,愉快面孔次之,悲伤面孔最差;反应时上,悲伤面孔最长,愉快面孔次之,中性面孔最短;高分组仅在愉快和中性面孔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消极面孔的干扰效应高于积极面孔的干扰效应。(2)研究2的反应时上,消极词的反应时最长,显著长于中性和积极词;高分组仅在积极词和中性词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且高分组在积极词上的干扰效应高于低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与中性刺激相比,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均对情绪刺激产生了注意偏向,尤其是负性情绪刺激;与低情绪觉察能力组相比,高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不仅对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还对积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26.
走神是一种将注意从当前主要任务转移到内部思维的认知现象,具有刺激独立、任务无关、主观自发等特点。其测量方法以主观报告法为主,同时也采用行为实验、电生理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等方法。本文重点回顾了走神的二分结构、负面结果和潜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走神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执行控制的关系角度,介绍了三个理论观点:执行资源假设、控制失败假设和资源控制假设。根据最新研究进展预测,未来对走神概念将会做更细致的区分,并考虑结合元认知监测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这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还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意识、元认知和注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7.
胥彦  李超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631-1649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经筛选, 共纳入138篇492个独立样本(N = 1078442)。结果发现, 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组织任期、工作任期、职位等级和收入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且与公共服务动机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均存在差异, 婚姻状况与公共服务动机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 公共服务动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点和文化背景对部分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何影响公共服务动机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 对于发展公共服务动机理论, 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公共部门服务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9.
解释水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研究领域。本研究以解释水平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情境问卷调查方法,通过5个实验探讨个体赠送与接受礼物时是否存在性别和角色偏好的不对称性。结果发现,一般情境下,受性别因素影响,男生偏好赠送和接受工具性礼物,女生偏好赠送和接受表达性礼物。但随着心理距离(社会距离和空间距离)的拉近,个体的解释水平降低,更关心他人的喜好和需求,赠送者会更基于接收者的偏好进行礼物选择。  相似文献   
30.
最近,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告诉我,他们大学前任党委书记、现任发展委员会主席于去年9月2日慕名参访了某宗教场所,并欣然题词:“弘扬佛法,力创和谐。”他还告诉我,很多宗教网站都报道了这则新闻。后来,我点击了这则新闻,这位发展委员会主席是到一个计划单列市考察工作时慕名参访宗教场所的。他依次参观了新山门牌楼、新鼓楼、各主要殿堂及文物室,对其建筑成就、塑像风格、文物档次及文化建设等十分赞赏。在饶有兴致地听完介绍后,他谈了自己的认识并题词。目前,我国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多元现象,社会环境宽松了,公民的自由度增加了。这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