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3篇
  8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绝望感、自杀意念状况,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机制,为自杀的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在校高中生300人,利用应对效能量表、贝克绝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15%,数量分布无性别、年级和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乐观主义在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种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是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通过乐观主义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32.
采用ERP技术比较积极怀旧情绪诱发组被试和中性情绪组被试在判断疼痛/非疼痛图片刺激时的疼痛共情反应,探讨积极怀旧情绪对个体疼痛共情加工的影响及其电生理学机制。结果发现,在P2成分和晚期的P3成分上,积极怀旧情绪下的疼痛图片比中性情绪下的疼痛图片诱发了更大的波幅。疼痛图片比非疼痛图片诱发更大的P2、N2、P3及400~600 ms正成分的波幅。结果表明积极怀旧情绪的诱发促进个体对疼痛刺激的加工和共情。  相似文献   
833.
儒家围绕敬畏的心理机制、对象、涵育和效用构建了敬畏的理论体系。敬畏是主体在自觉体认崇高价值时所持守的旨在自我超越的既崇敬又谨畏的理性化道德情感; 儒家以内在的道德本心作为敬畏的本根,并将其落实为道德实践中对人伦、自然、生命、职事和人文等的外在崇高价值的敬畏; 儒家敬畏涵育围绕心理动力、内在涵养、外在范导和积习沉淀系统展开,可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敬畏作为进德修业之基不仅不会戕害自由、尊严与创造,反而是达至无入而不自得的洒落境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34.
为了得到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空间活动问卷,本研究以2988名大学生为对象,对Cherney和Voyer(2010)开发的空间活动问卷进行修订。根据多元方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了能够反映游戏活动的空间成分和性别偏好的8个因素。进一步缩减条目得到了25题的中文版空间活动问卷,包含5个维度,分别是男性化的–空间的、男性化的–非空间的、女性化的–空间的、女性化的–非空间的和中性化的–空间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精简后所得到的5因素模型,信效度指标良好。中文版空间活动问卷因素结构清晰合理,是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可靠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35.
本文分别以90名和7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任务的方式,探究童年环境、当前环境压力、时间感知和跨期选择四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童年环境影响时间感知,相比童年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个体,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高估时距。(2)在正常环境下,个体时间感知完全中介作用于童年环境和跨期选择之间的关系,童年环境通过影响个体时间感知进而影响个体的跨期选择。(3)在当前环境压力下,时间感知并未起到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时间感知在童年压力与在当前环境压力条件下,对跨期选择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836.
触觉是个体探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感觉通道,其情绪功能在维系社会联结、促进人际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触觉的情绪功能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触觉动作本身直接传递情绪信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增强注意和锐化社会评价的方式促进个体对跨通道情绪信息的加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触觉情绪信息由无髓鞘C纤维介导,经脊髓丘脑束通路投射于岛叶(头面部触觉情绪信息的传导路径尚不明确),并在杏仁核、内侧前额叶、后颞上沟等\"社会脑\"网络的核心区域被精细加工。未来还应对触觉情绪的人际依赖性、文化独特性、操作标准化,及其在神经水平上与感觉-辨识系统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做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37.
科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遍兴起,是19世纪中叶错综复杂的思想史背景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思想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关系背景中,才能澄清这个观念的内在本性。也只有在系统地接受这个背景的制约关系中,这个观念才能获得其真理的实现。能否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胜任并执行其理论职能,成为我们检验一种心理学体系之真理性的途径之一:科学心理学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才能执行其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 反之亦然。这个关系还从否定方面暗示着,一切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心理学,都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并因而违背了我们的常识。  相似文献   
838.
“生生”思想是儒家超越死亡焦虑的根本路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宇宙自然视域下的“原始反终”; 血脉和精神传承视域下的“父死子继”; 丧礼和祭礼视域下的“慎终追远”; 体生和不朽视域下的“存顺没宁”; 生死抉择视域下的“杀身成仁”; 知命和立命视域下的“顺受其正”。儒家以“生生”思想统摄生死,彰显了深沉的人文智慧。  相似文献   
839.
全民阅读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校园阅读是其中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校园阅读的开展并不理想。通过在广州市中小学进行大规模阅读状况调研发现,校园阅读工作开展一直面临“难知、难导、难管”的瓶颈,实际成效不佳。对此,该研究提出了通过构建“互联网+中小学生成长阅读平台”推进校园阅读的创新举措,并在广州市越秀区20多所小学实施试点实验; 历时半年,成效显著,学生在阅读的重视程度、投入时间、阅读课外图书的意义性与均衡性、阅读的方式方法及家校支持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据此,提出推进校园阅读的三点建议: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建立系统管理与评价机制,应形成家校合作的支持网络,应推广共建学生校园阅读综合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840.
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理素质及其分维度在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样本一抽取北京、陕西等七个省市10所中学7~12年级共1274名学生,样本二抽取重庆、湖南等四个省市7所中学7~12年级共2190名学生。结果表明:(1)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主观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客观成绩的正相关呈边缘显著,与心理素质存在显著正相关;(2)心理素质在感知的学校氛围与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中介作用显著;(3)心理素质的不同维度在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学业成绩关系之间中介作用存在差异,其中认知品质在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启示教育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营造积极的学校氛围,以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尤其是认知品质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