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95篇
  6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青少年对情绪性图片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青少年情绪性加工的脑电反应发展性特征。测量并比较了48名分别处于三个年龄阶段(12~13岁, 16~17岁, 19~21岁)的个体在观看三类情绪图片(积极、中性、消极)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 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情绪性图片刺激进行加工, 通过主观报告能够明确区分情绪意义, 其评价顺序与成人一致, 同时, ERP的300~900ms时段从顶枕区到整个脑区呈现和成人研究一致的波形特征, 即情绪性刺激引起ERP的晚期成分相对于非情绪性刺激引起更正的波幅; 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在脑电活动的时程上表现出从后侧脑区向前侧扩散的趋势, 低龄组个体枕区的ERP活动程度高于高龄组个体, 而高年龄组个体在额区、颞区、中央区位置的ERP活动比低龄组个体更强。结合主观报告, 上述ERP结果展示了青少年情绪性加工脑电反应的发展性特征。  相似文献   
382.

就目前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伦理争议、伦理风险以及现状进行描述,结合不断发展的遗传学检测技术分环节剖析PGT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各种伦理争议,并就PGT技术相关伦理争议内容及现有的应对方案及行业共识进行探讨,旨在不断促进PGT技术实施过程中相关伦理争议共识和指南的形成和完善,推动PGT技术在遗传病阻断和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设中安全规范实施。

  相似文献   
383.

民国时期(1912年~1938年)广州的医疗慈善事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医疗慈善的理念由传统的道德教化,转向对民众生命健康权利的关注,大力开展以公共卫生为主的群体医疗救助。医疗慈善的模式,由官方独办、官办与民办机构并立,发展到以官方为主导、官民合作,再到政府将民间机构纳入监管,医疗慈善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开展医疗慈善的经费来源多样化,收费兼行赠医成为主流的医疗救助模式,实现了医疗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4.

为中医内科学的理论革新建立哲学基础,满足当今医学实践的需要,借用范式理论,着重于对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结构性范式”进行哲学考察。《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结构性范式”本质上是以证素为核心的病机语言体系和以二分法为特征的分析逻辑体系。原有的《中医内科学》范式已不能适应当代中医实践复杂性的要求,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革命”。革命的重点在于:保留“多维度”的思维,引导“二分法”向“层次论”转变,并且抛开“中西”意识形态的成见,践行医学的“西体中用”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385.

《泰山药物志》是民国时期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著作。全书共8卷(主干4卷),详载泰山药物500余味,附以单方验方及与泰山药物有关的轶事传闻,对研究民国时期医病特色、泰山药物的采集与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合书中所载处方及诊病记录,探析该书“治病先固本”“病理如事理”“天下物皆是药”“五海以和为贵”等医学药学思想,分析高宗岳医学思想的时代特征与思想渊源,对本书的历史价值与影响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6.
临终关怀因其宗教关怀的传统,在现代的伦理实践中其主体一直被误解为是临终患者亲属或者医护人员,这就造成了临终关怀理论和实践的困境:临终关怀真正的主体,也就是临终患者的权利诉求得不到真正的实现。因此,从生命伦理学视阈对临终关怀主体进行确证,重新确立临终患者作为临终关怀的主体地位,并通过主体道德的不可侵犯性来确立临终关怀的理论根基,即临终关怀主体应该是临终患者,在生命伦理视阈就应当具有相应的权利。临终关怀作为一项关系到人的权利和尊严的要求,只有确立了临终患者的主体地位,才能保障其尊严和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387.
通过在海南医学院开展一项试点性的短期叙事医学课程,探究此类叙事医学课程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课程本身的有效性。探究结果显示,该课程项目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无显著影响。通过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课程本身存在的样本量、课程时间、量表等多种局限性;同时,也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为未来叙事医学课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88.
基于现象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将生命故事呈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个体叙事的微观心理,为维护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线医护个体的身心健康与预防应激障碍提供参考框架。使用叙事心理学“部分—内容”分析方法,在新冠疫情期间援鄂抗疫护士的日记中,选择高心理弹性叙事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发现应对身心压力的心理弹性的动态过程:一线环境的5种压力源引发个体产生5种身心负性反应,由外部环境、个体内部及二者互动的3个维度、13个类别、29个弹性因子共同提供保护。援鄂护士心理弹性具有三维度结构,以及回避、问题中心、情绪中心、文化4种组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89.
通过对1214名初中生历时3年的3次追踪测量,考察了青少年早期的学校资源、意向性自我调节及幸福感的发展趋势,并对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学校资源与幸福感发展间的纵向中介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青少年早期,学校资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意向性自我调节及幸福感均呈线性增长;学校资源对幸福感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方面,学校资源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初始水平分别对幸福感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起间接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资源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发展速度对幸福感的发展速度起间接作用。结论:青少年早期,学生的学校资源水平保持稳定,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幸福感的发展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学校资源能够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幸福感的发展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90.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影响的效果,将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97名)和对照组(93名);干预组进行了近12周健康教育选修课,采用了课堂教学、团体和个别辅导、同伴教育等,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对照测试.结果发现,教育后的多项指标明显低于教育前,说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是很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