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68篇
  155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5篇
  1969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王景和 《心理学报》1980,13(2):44-51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一)研究本课题的意义: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研究作为冯特心理学重要理论基础的身心平行论,有助于正确评价冯特心理学,有助于阐明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二)冯特身心平行论主要内容剖析:从两种观点的平行、两类因果的平行、平行的有效范围及平行与互补等四个方面分析冯特的身心平行论,得出冯特平行论的思想基础是反对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反映的唯物主义论点。(三)冯特身心平行论对心理学的积极意义与影响。前者包括捍卫心理学的独立存在权与促进心理学的大量实验研究,后者包括对百年来心理学发展道路的影响与奠定身心医学和脑与意识关系研究的起点。本文最后总结一点经验教训,即必须重视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中澳两国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富熹  齐茨 《心理学报》1990,23(4):11-20
本研究以中国寓言图画故事为刺激材料,通过个别询问,探查了中澳4至7、8岁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对个性特征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尽管两国被试来自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但显示出大致相同的发展顺序和认知特点,在发展水平上,中国儿童高于澳大利亚儿童,这可能跟刺激材料的内容和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73.
查子秀  周林 《心理学报》1993,26(4):3-11
为期四年的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详细考察了超常儿童在特殊班级教育条件下的学习潜力、认知和个性发展及身体发育等情况。结果显示,这种教育形式既适应了超常儿童较大的学习潜力,促进了他们认知的进一步发展,激发了他们积极的个性特征,而且身体发育良好。从而证明,特殊班级的集体教育对中学阶段的超常儿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74.
不同认知作业年老化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工作应用自行设计的软件程序和微机人机对话方式,完成六项认知作业的年老化特点的比较研究,被试506人,46—75岁。研究结果表明:1)“心算”和“符号数字”两项作业完成速度随年老迅速减慢,但测验成绩随年老缓慢降低,速度变化是该两项作业年老化过程的主要特点;2)“数字鉴别”和“计数”两项作业完成速度随年老减慢较缓;3)“双位数字顺序回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两项作业测验成绩随年老下降迅速,但前者更为明显;4)速度和成绩两项指标的个体差异均随年老有增大趋向。  相似文献   
975.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4,17(4):120-128
本文介绍了六十年代以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继承者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领域里的一些研究。其中有些研究验证了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有些则修正、扩展了他们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对他们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和异议。作者据此认为,应该全面评介西方各派理论,批判地分析它们,学习西方研究者的好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深入开展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6.
MMPI中国常模中量表8及量表9K校正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心理学报》1992,25(4):95-101
本文针对MMPI中国常模中各临床量表一般不作K分校正的建议作了实证研究。其分析了912名被试的K、Sc及Ma量表数据资料,其中有34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111名躁狂症患者以及456名正常被试。利用半和方区分比率法和频数分析法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为了使MMPI在辅助诊断心理失常者时达到较好的效果,①量表8原始分数需加1K校正分数;②量表9原始分数以0.2K分数进行校正较不作校正为好。由此本研究建议,在应用MMPI时应采用加K分的中国常模。  相似文献   
977.
以44名小学六年级儿童与4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0~1和1/100~1/10两种数字线的NP(数字位置)和PN(位置数字)估计任务系统考察儿童与成人的分数估计的表征方式。结果显示:(1)儿童和成人在0~1数字线的NP和PN任务上都呈线性表征,但在1/100~1/10数字线下,两组被试在NP任务上却呈对数表征,在PN任务上呈指数表征;(2)NP任务的错误百分比均高于PN任务,且儿童在两数字线下的准确性均明显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978.
采用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三个年龄段被试情绪面孔加工特征。研究发现,在刺激呈现后的550~800ms,三个年龄段被试均产生悲伤效应,悲伤面孔引发的LPC波幅大于愉快面孔引发的LPC波幅,三个年龄段的悲伤效应脑区分布大致相同,表明三个年龄段情绪面孔加工有着类似的神经机制。进一步比较三个年龄段悲伤面孔引发的ERPs发现,在刺激呈现后的200~550ms,悲伤面孔的加工产生年龄效应。年龄段越低的被试N2波幅越大,年龄段越高的被试P3波幅越大。这一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大脑高级功能的发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79.
通过对以色列开放的移民政策、求是的氛围、包容的学术文化和敬业的精神等的阐述,总结了以色列医疗卫生领域的文化特点.以色列的包客文化和人们的敬业精神保障了其医疗卫生工作的高效、有序和创新.中国应借鉴犹太民族古老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医院文化建设中鼓励包客与敬业.  相似文献   
980.
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梅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8,40(3):301-306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积极情绪图片所诱发的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任务是数字分类任务,分为保持和转换两个阶段。首先要求被试对靶刺激形成一定的习惯化反应,然后改变任务要求。实验1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分别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条件下完成任务,发现在与中性条件相比时,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消极情绪延缓任务转换。实验2以37名大学生为被试,增加了一种转换条件,考察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的心理原因,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因偏好新异刺激而促进任务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