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Perceptual organization and atten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t is widely assumed that the grouping of the visual field first described by the Gestalt psychologists and the related phenomenon of texture segregation occur very early in the processing of visual information and involve preattentive processes. All the recent evidence supporting this assumption comes from visual search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 subject is actively looking for a target and attending to the stimulus. The question at issue is whether these kinds of patterns are perceived under conditions of inattention, i.e., when observers are not searching for them. We performed six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whether texture segregation and grouping by similarity or proximity are perceived under conditions of inattention. On the first two trials subjects were asked to report the longer arm of a briefly presented cross which was surrounded by a pattern of ungrouped small elements. On the third trial and subsequent control trials these elements were configured into grouping patterns and subjects queried about them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ir line length reports. The results establish that neither texture segregation nor grouping by similarity of lightness or proximity are perceived under conditions of inattention. They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n earlier stage of processing than that referred to as preattentive.  相似文献   
492.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本禹 《心理学报》1998,31(1):106-112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史教科书都要提到布伦塔诺,但也几乎没有一本教科书对他有过系统的介绍。本文依据他的原著和近年来国外对他研究的新成果,较为详细地评介他的意动心理学体系,包括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对心理的分类等思想,并指出意动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文中澄清了一些过去对其学说的误解。  相似文献   
493.
赵春宇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23,55(4):513-528
本研究通过考察合体字和复合词加工过程中联结记忆和项目记忆的变化,探究了在将不同项目绑定为整体的过程中联结编码和项目编码间的关系,并结合脑电技术比较了合体字和复合词的加工过程在神经机制上的差异。行为结果显示:与不能组成字或词的编码条件相比,合体字和复合词编码条件下的联结记忆成绩有显著提升,且项目记忆成绩没有下降;与复合词编码相比,合体字编码条件下的联结记忆和项目记忆成绩都显著更好。脑电结果显示:复合词编码时晚期负成分(LNC)主要位于额区且发生较早,而合体字编码时的LNC主要位于枕区且发生更晚;合体字编码比复合词编码在α/β频段的神经振荡去同步化更强。这些结果表明,将不同项目绑定为整体的操作可以强化大脑对联结信息的加工,同时不会损害对项目的加工,支持了“只有收益”的观点。本研究也从实证的角度为汉语学习材料的编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94.
基于目标追求理论和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本文通过3个研究, 逐步深入地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个体目标达成的影响作用及其过程。研究1为相关研究, 考察了高低阶层成人被试的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感与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目标承诺及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 研究2为准实验研究, 通过操纵公平或不公平教育情境启动公平感, 考察其对高低阶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承诺与目标达成的影响; 研究3为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操纵社会公平感和社会阶层, 考察社会公平感对高低阶层大学生的实验任务目标承诺和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发现, 社会公平感通过正向影响低阶层者的目标承诺, 进而正向影响其目标达成; 而对于高阶层者来说, 变量之间这些关系则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高阶层来说, 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易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低阶层者的社会公平感水平越高, 其追求目标的动机水平就越高, 进而越有利于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495.
郭静  周倩云  张振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34-1543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震后最常见的心理创伤。以往研究多关注灾民在震后短时间内的应激反应, 地震两年后创伤心理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拟结合汶川地震后进行的6次重复测量数据(2008~2016)重点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震后不同时点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 震后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在不同时点的干预内容。预期研究成果不仅是对灾后心理创伤长期影响研究的补充, 也将为灾后救助政策以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6.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history, we find three instances of important and deliberate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ancient history. In the first two, the main path follow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concerned setting in order and recovering the traditional writings. But recently, the main path is to confirm the genuin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writings, correcting errors and filling in omissions i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ouble proof.” Based on this, I aim to advanc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some key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learning in early China, concerning Confucius and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Analects and the Analects-kind texts, the School of Zisi and its literary output, Lao Zi the man and the book, and the dates of Wen Zi, Guanyin Zi, and Lie Zi. On this basis, I conclud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e-Qin philosophy went through four periods, with two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s therein.  相似文献   
497.
以Anderson为核心的研究者通过数十年研究发现, 暴力电子游戏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前因变量, 并且提出可以用一般攻击模型(General Aggression Model, GAM)来解释这一结论。然而, Ferguson等人的研究表明, 暴力电子游戏不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前因变量, 而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催化剂, 并提出催化剂模型(Catalyst Model, CM)来解释该结论。由于社会心理研究中, 实验研究难以严格控制, 导致研究结果大径相庭, 暴力电子游戏影响攻击行为的争论还在不断扩大。未来要加强对暴力电子游戏和攻击行为的测量, 同时还需整合一般攻击模型和催化剂模型指导实证研究, 最后从认知偏差以及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视角寻求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498.
以1551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尊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自尊、自我控制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2)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负向影响其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自尊和自我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并且间接效应更加明显;(3)在主观幸福感作用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自尊及自我控制单独作用时的中介效应一般,但是当两者联合作用时中介效应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99.
路径整合指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对自身位置进行更新的过程。本研究使用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段式迷宫, 在两个实验中检验在同样布局的外出路径上重复地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是否会改善被试的反应表现。实验1中的外出路径具有相对较简单的空间布局, 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位置误差、角度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即第二次在同样空间布局的外出路径上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比第一次有了显著的改善。实验2中的外出路径具有更复杂多样化的空间布局, 而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和比例位置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但是路径更复杂时要求更多次数的重复才可以提高路径整合成绩。这些研究结果为路径整合能力训练的可行性提供了初步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00.
本研究综合了来自中国大陆1581名3~6岁儿童的语言能力与错误信念关系的19个研究的数据, 通过元分析考查了二者相关的强度, 并分析了影响相关强度的因素, 包括所测量的语言能力及研究使用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差异等。结果显示当控制了儿童的年龄后, 语言能力和错误信念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 研究中所测查的语言能力的类型、使用的错误信念的测量任务的类型不会对语言能力和错误信念的关系强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