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关怀教育与护理教育的结合已成为培养护理学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的一种趋势.运用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和护理关怀教育特点,构建以培养学生关怀能力为目标,设置显性和隐性关怀课程为教育内容,使用满足学生关怀个性、关怀体验、与教师关怀关系的需要的关怀教育方法,建立自我评价、欣赏评价、他人评价的关怀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2.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一直是当代心理学的热点话题。作为社交情境中的特殊自我效能感,社会自我效能感是能够影响个人人际互动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因此也逐渐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理论文章与实证研究的分析发现,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交自尊、社交果敢性、社交信心等相关概念有所不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交能力的主观信念;其内涵在不同文化自我或情境的视角下可能存在差异,具有多元结构的可能性。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个人特质、情绪、态度及行为等变量相关,并能够显著预测抑郁、社交焦虑、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等变量。此外,社会自我效能感也在外向、性别角色、依恋、目标定向、网络人际交往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且能够对压力和不公平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然而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社会自我效能感内涵与结构的确定、测量工具的开发,并加强对其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的探索、系统模型的构建和跨文化研究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索应激对决策的作用机理及其个体差异,减少工程作业中因应激导致的决策失误,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和气球模拟风险任务考察应激反应与应激下风险倾向的关系,并探索兴奋易感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应激下个体的皮质醇反应越大,行为越冒险。且这一作用受到兴奋易感性的调节:兴奋易感性较高的个体,应激下皮质醇反应越大,行为越冒险;而兴奋易感性较低的个体,其皮质醇变化不能预测风险倾向。该发现提示了兴奋易感性在应激影响中的重要作用,也为高压岗位的人员选拔提供了科学启示。  相似文献   
104.
主动控制感是主动动作过程中产生的控制自身动作, 进而控制外部环境的主观体验。构成动作主动控制感的核心要素是主观意图与结果反馈。本研究试图通过操控这两个核心要素的不同属性, 借助脑磁图等技术, 探寻主动控制感在大脑额-顶为主的脑网络中前-后馈的作用方式及时空特异性标记, 并建构新的认知神经理论模型。这将有利于理解人类动作的产生及后效、为相关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05.
国内外知名大学医学教育办学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办学管理模式,对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历史沿革、组织管理、资金渠道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基本状况进行汇总.结果显示,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在行政隶属、管理体制、职责权限、与附属医院关系、资金渠道方面均有较大差别.研究也表明,紧密合作型办学管理模式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6.
医院门诊计算机就医流程中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门诊就医流程是门诊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是将传统的就医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模式的重要技术手段.介绍了医院在"军字一号"上自行设计的,涵括门诊挂号排队系统、门诊预交金卡系统、门诊药房后台摆药系统、门诊检验条形码系统、门诊医学影像传输系统的"直通式"就医流程.就门诊新就医流程中医患互动、人-机-人对话和门诊病人知情权等可能出现的状况加以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107.
运动的认知控制是机体选择适合当前情境的运动的关键。皮层和皮层下运动区的不同脑区分别参与运动认知控制的不同方面, 同时又相互协作以确保各种运动的正确执行。运动前区(PMC)和初级运动区(M1)共同负责感觉与运动之间的转换, M1区、小脑和纹状体共同参与运动的学习和记忆, 辅助运动复合体(SMC)和M1区在运动的计划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基底神经节和前辅助运动区(pre-SMA)是对运动进行抑制的关键脑区。  相似文献   
108.
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指主动动作到动作结果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主观压缩。基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是该效应的两种理论解释。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 并从行为和脑机制角度提供相应的证据解释时间压缩效应的机制。同时, 本文提出了在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中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序列加工和平行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谷莉  白学军  王芹 《心理学报》2014,46(10):1476-1485
将45名被试随机分配为奖励组、惩罚组和对照组, 实验进程按时间发展过程被分为五阶段,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探讨奖惩刺激对行为抑制能力和自主生理活动影响的时效性。结果显示:奖惩刺激对行为反应时和抑制失败率影响仅在第二、三阶段差异显著, 对心率影响的显著差异在第三阶段结束、而对皮电和指温影响的显著差异仍持续到第五阶段。结果表明:奖惩刺激对行为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性, 有效时间内表现为仅奖励能提高行为抑制能力; 奖惩刺激对心率的影响具有时效性, 但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则未显示出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0.
以整群取样的方式选取650名小学儿童,采用社会创造性故事情境问卷、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分别测量了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同时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中的开放性分量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以及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中的(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分量表,考察了儿童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的特点和性质。结果表明:(1)二者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创造性得分总体上呈现“倒Z形”的发展趋势,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倾向总体上呈现“U形”发展趋势;(2)两种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及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呈现不同的相关,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及网络交往偏好均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之间也具有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而且与网络交往偏好无显著相关;(3)经验开放性、自尊和网络交往偏好均可以显著地预测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而难以预测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这表明,社会创造性可能存在状态与特质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