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遵守规则是理性决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考察了222名大学生和157名老年人进行选择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选择与老年人相比,具有显著的“不规则”倾向,然而此倾向在老年人中并不存在。在面对假设的超市折扣卡时,大学生的“非规则”选择显示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性,而老年人的“精明”决策进一步证明其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复杂认知能力如判断和推理等在老龄期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医患之间的医疗和接受医疗的问题,它涉及到医疗机构、制药厂家以及社会、家庭、婚姻、就业等很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乙型病毒性肝炎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种“社会监督法制化、诊疗方案规范化、社会关爱人性化、具体施治个性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3.
运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 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并且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高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不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在低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多。  相似文献   
104.
Q矩阵在认知诊断的模型参数估计和诊断分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Liu等人的方法, 设计了同时估计项目参数和Q矩阵的联合估计算法。在DINA模型下, 对项目参数未知时开展模拟研究。研究假设项目为20个, 考察的属性个数分别是3、4和5, 初始Q矩阵中分别存在3、4和5个属性界定错误的项目。结果表明, 联合估计算法能在错误的初始Q矩阵基础上以很高的概率得到正确的Q矩阵。另外, 当专家认定测验的属性个数存在错误时, 该方法推导的Q矩阵和模型参数能提供很好的鉴别Q矩阵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5.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以14名老年人和14名青年人为被试,探讨他们阅读空格汉语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阅读材料分为正常无空格文本和词间空格文本两种.结果发现:(1)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时,老年人与青年人都表现出单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中心,多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开头;(2)老年人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时对词尾的注视概率显著低于词间空格文本,而青年人则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老年人与青年人在阅读空格文本时存在注视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以226名学前儿童和其父母为研究对象,从儿童气质-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采用父母报告的方法收集数据,考察了父母心理控制及儿童消极情绪性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同作用。结果发现:在预测外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均显著,同时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也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高消极情绪性的学前儿童更易受高父亲心理控制的不利影响,也更易受低父亲心理控制的有利影响,该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在预测内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及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说明无论是对高消极情绪性还是低消极情绪性儿童,父母心理控制对其内化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7.
在分数学习中,分数数量表征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研究利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对四到八年级学生分数数量表征的情况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升高,被试分数数量表征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被试对单位分数和非单位分数表征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单位分数表征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对非单位分数的表征,这种差异在低年级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差异逐渐消失;四到八年级学生在0~3数字线上,对分数数量的表征表现为线性形式而非对数形式,且这种线性表征形式是在六年级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的。中西方儿童在分数数量表征的准确性和形式上有相似的发展路径,但是在表征准确性上中国儿童更高、线性形式出现年级上中国儿童可能更早。  相似文献   
108.
高志强 《心理科学》2018,(5):1274-1279
儒家肯定感性忧乐的自然合理性,但是认为感性忧乐有待于外,陷溺于感性忧乐,容易使人流于以物役心的异化状态。儒家忧乐思想的根本形态是德性忧乐,德性忧乐的根据是本心自足之德性。儒家以德性之忧作为德行修养的内在心理动力,德性之乐是在德性彰明过程中本心情感的自然涌现,可以统摄和超越感性忧乐,实现忧乐圆融。  相似文献   
109.
工作记忆表征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调控注意选择过程, 其中一种表现就是能够对储存的干扰物表征产生注意的主动抑制, 进而提高对目标的搜索效率。另一方面, 凸显性刺激也会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那么, 当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干扰物为更具社会凸显性特征的刺激(如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 会对视觉搜索过程中的注意抑制产生怎样的影响, 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短暂联结任务和工作记忆引导的视觉搜索任务范式, 探讨了自我凸显性对注意主动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 相比他人和中性条件, 当工作记忆表征为自我联结刺激时, 目标搜索反应更快。本研究从行为层面为自我相关信息能够易化主动抑制过程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0.
选择、自我表达与选择扩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  陈红  高笑  Todd Jackson 《心理学报》2009,41(8):753-762
自我表达会影响西方人的态度, 产生选择扩散效应。国外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东方人不存在该效应。通过4个实验研究中国文化下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 发现选择方式(主动、被动)和自我表达形式(直接、间接)对选择态度产生影响。无论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还是强加的被动选择, 直接的自我表达会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 表现为对获得性的肯定。研究者认为, 两种选择方式下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导致了这种获得性:直接表达使个人态度暴露在外, 进行主动选择时要对他人的给予做出肯定回应; 而进行被动选择时, 人们要减缓因利益受损可能导致的失调, 同时中国文化下的面子策略也使人们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不过, 间接的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者认为, 多个影响因素的相互消长使选择态度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