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07篇
  10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自我不确定感是指个体怀疑“自我”,并且对其看法不稳定而产生的内隐与外显的主观感受及反应.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与情境实验法.自DeCremer和Sedikides首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自我不确定感对程序公正效应的调节作用后,研究者们通过将自我不确定感分解为情绪自我不确定、地位不确定和归属不确定以及探讨程序公正认知机制,不断扩展了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未来可以通过自我不确定感调节效应的本土化研究,自我不确定感特质与情境成分交互作用的探讨,自我不确定感与自我肯定、信息不确定感等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深化此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2.
C1成分是对视觉刺激最早做出反应的视皮层诱发电位,C1调制效应是指注意等因素能够影响C1振幅的现象.以往多数研究未观察到注意等因素对C1振幅的影响,仅发现注意等因素对晚于C1的P1与N1等成分存在调制作用,并有研究者据此提出延迟反馈假说.但近期研究提示,注意等因素可能会对C1成分产生影响,提示初级视皮层(V1)可能在视觉信息加工初期直接受注意调制.目前,对C1调制效应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确定,知觉学习、负载等因素的作用尚待考察.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C1调制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883.
In daily life, people frequently need to observe dynamic objects and temporarily maintain their representation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VWM).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binding between perceptual features and locations of dynamic objects in VWM. In three experiments, w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memory performance for feature-location binding of multiple dynamic and static obj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ature-location binding was impaired for the dynamic objects compared with the static objects. The impairment persisted when the global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objects remained intact during the motion, as well as when the binding task was relatively easy, such as binding between single-feature objects and coarse loc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bject features and locations are not maintained in VWM as well-integrated object files; rather, the formation of feature-location binding may require additional processes, which are disrupted by the constant change of locations in dynamic circumstances. We propose a consolidation process as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 and discuss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strength of feature-location binding in dynamic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884.
针对晚期肝癌,临终关怀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论述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患者“身、心、社、灵”四个维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双重角色”问题,提出加强“身、心、社、灵”的支持,呼吁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匹配相应的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和在临终关怀科室开展多学科诊疗合作以及加强社区服务,推进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5.
建立公立医院信息披露制度是完善公立医院监管模式、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措施。运用文献分析法,从政府监管、患者权益、医疗质量和水平、其他利益相关者四方面探讨公立医院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公立医院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信息披露主体、多样化信息披露方式、多方面信息披露内容、多种类信息披露渠道和多方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对各项改革齐头并进,以建立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信息披露体系。  相似文献   
886.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说:五臓相音,六腑应律,乃人体与天地合道的体现。但经典对于相关内容,论述极少,其技术失传千年。20年前,对于五脏相音的研究仅涉及五音而未涉及六律,主要是经典所述的文字内容有所缺失。通过对2021年再问世《扁鹊镜经》相关内容的研究,补充了《黄帝内经》对六腑应律的论述不足,经过对此两部经典的相互参照弥补,考证其他经史的记载与论述,并结合现代声学的研究理论与成果,较为完整地整理出五臟相音、六腑应律的理论与技术,遂使传统中医闻诊理论得以完璧。

  相似文献   
887.
意识新论     
重新思考审视意识的特性:(1)意识是生命的重要组成。(2)在经典物理学领域,意识是生命的独特功能。在量子物理学领域,意识是宇宙万物的特性,以规则、意义和规律来表达。(3)意识包含精神与物质两种性状,但同时也是非物质非精神的。(4)意识可以穿越不同的时空。(5)意识能够产生能量。(6)意识可以分成四大类。(7)不同机体的意识可以相互交流。(8)意识可以遗传。(9)意识永恒存在。(10)意识可以因各种原因被重叠、掩盖或者忘记(意识非记忆),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重新被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888.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揭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恶性循环是"正反馈"效应的负面体现.要形成医患关系的良性循环,首要的任务就是从制度层面上来找突破口,并以提倡患者理性医疗和加强医生的人文教育作为支持,使"正反馈"效应得到正面体现,从而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89.
现有的认知诊断方法均是在复杂的统计测量学知识基础上构建的, 需要经过大量的运算才可实现对被试的诊断分类。这使得相关研究者及一线教师在理解和运用某一认知诊断方法时困难重重。相比之下, 孙佳楠、张淑梅、辛涛和包钰(2011)提出的广义距离判别法(GDD)较其他认知诊断方法更简单易用且分类准确率高。本研究在改进的Q矩阵理论(丁树良, 祝玉芳, 林海菁, 蔡艳, 2009; 丁树良, 杨淑群, 汪文义, 2010)的基础上, 借鉴GDD的思路, 提出一种无需进行参数估计的朴素的认知诊断方法, 即海明距离判别法(HDD)。根据判别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R方法和B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的研究方法, 以模式判准率(PMR)和属性平均判准率(AAMR)作为衡量被试知识状态分类准确率的指标, 与GD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HDD具有更简便的操作步骤和更好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89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层调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在社科领域已常有应用。尽管多层线性模型区分了层1自变量的组间和组内效应、实现了多层调节效应的分解, 仍然存在抽样误差和测量误差。建议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 设置潜变量和多指标来有效校正抽样误差和测量误差。在介绍多层调节SEM分析的随机系数预测法和潜调节结构方程法后, 总结出一套多层调节的SEM分析流程, 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如何用Mplus软件进行多层调节SEM分析。随后评述了多层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在国内心理学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多层结构方程和多层调节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