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This study describes and evaluates a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group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physical illness in Hong Kong. We developed a group protocol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Chinese people generally prefer a structured group format, expect group leaders to be active and directive, and are not used to expressing opinions and emotions in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and waitlist control groups had 38 and 35 participants, respectively.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all participa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group treatm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membe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improvements in mental health,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and negative emotions when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waitlist control groups, and at the end of group treatment. Implications for designing and running a culturally attuned CBT group for Chinese peopl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52.
Three studies support the proposal that need for closure (NFC) involves a desire for consensual validation that leads to cultural conform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FC interact with cultural group variables to determine East Asian versus Western differences in conflict style and procedural preferences (Study 1), information gathering in disputes (Study 2), and fairness judgment in reward allocations (Study 3).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relevance of NFC to cultural conformity reflects consensus motives rather than effort minimization (Study 2) or political conservatism (Study 3).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motivated cultural cogni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53.
视-听跨通道汉语词汇信息加工中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择性再认的方法考察在汉语词汇加工过程中 ,视 -听跨通道信息与视觉单通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 :对于视觉词汇的总体再认“否”反应 ,单通道干扰条件下的成绩优于跨通道干扰条件下的成绩。在视觉词汇加工过程中 ,对外在干扰材料的抑制效率不受输入干扰刺激的通道的影响。抑制效率受干扰材料语义关系性的影响 ,与目标材料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比异范畴的干扰材料更难以被抑制。  相似文献   
254.
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记忆成绩的预测。产生机制及其准确性是学习判断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理论,试图说明学习判断的机制与准确性。Koriat的线索模型总结了以往的研究发现,加深了人们对学习判断的理解,但该模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5.
以有颜色的实心几何图形为刺激材料进行了4个实验,考察异同比较中异反应之间的序列效应,被试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本科生77名。实验1a和1b中前后刺激对完全平衡,而实验2a和2b中前后刺激对随机平衡。实验1a,2a和2b发现了维度转移效应,表现为对于异反应后的异反应,前后2次异反应的差异维度一致时的反应快于不一致时的反应。本文以认知神经科学已有的相关证据解释了该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该效应反映了选择性注意在异反应判断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当任务要求注意在刺激维度上的分配不断变化时,注意按照当前刺激的特点做实时的分配  相似文献   
256.
因果力比较范式下对效力PC理论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墨耘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4,36(2):160-167
在用图形方式集中呈现信息的条件下,用因果力大小比较的实验范式检验效力PC理论。233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化学药物影响动物基因变异的能力做大小比较判断。结果发现,对单一因果关系因果力大小的比较判断具有以下3个特点:(1)不对称性:在预防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符合效力PC理论,而在产生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不符合效力PC理论;(2)在同时变化协变值DP和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DP规则。这与概率对比模型的预测相一致,而不支持效力PC理论;(3)在固定协变值DP而只变化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变异比RP规则。这是目前所有的因果推理理论都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257.
表征、加工和控制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要素相互作用模型强调表征、加工和控制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并将表征区分为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加工区分为自动加工和受控加工,控制区分为自动控制和意识控制,提出认知活动具有四种性质:表征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加工的简单性和程序性,控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以及其他因素(如文化、情绪、动机和个性等)的作用。基于上述观点,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58.
物体识别中的视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视点问题是物体识别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回顾了两个主要的物体识别理论:结构描述模型和基于图像的模型,前者认为物体识别是视点独立的(viewpoint-invariant),后者认为物体识别是视点依赖的(viewpoint-dependent)。在介绍了物体识别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和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之后,文章进一步探讨解决视点争论的可能的途径:完善现存的物体心理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259.
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独立加工与交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孔识别功能模型认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是两条独立的并行路径。以往诸多研究者都认可并遵循二者分离的原则。但近期研究表明,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存在交互作用。首先总结和分析已有的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成果,评述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论争,然后介绍人脸知觉的分布式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实验证据,最后提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多级整合模型,并展望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60.
视觉的知觉-动作双系统理论中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觉的知觉-动作双系统理论认为,视觉的腹侧和背侧通路是两个独立系统,功能分别为表征世界和指导动作,相对应的视觉加工是彼此分离的。有关两条通路之间关系的其他观点可归结为两类:一类否认这种分工,另一类强调两个系统能相互影响。首先评述各种理论的核心问题、实验证据和贡献,进而分析视觉加工发生在一个特定系统的条件,得出的结论是:两个系统之间的功能划分是相对的,并因此导致了视觉加工的多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