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52篇
  13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31.
中医的认知基础是现象,科学、西医学的认知基础是物理实在。中医“实在化”是以科学、西医学为标准将中医知识对标或还原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方法,其违背了中医现象主义的认知基础,通过逻辑演算,该方法得出的现象与物理实在的关系与实际情况相悖,甚至会得出取消中医的结论,其次其有损中医整体论的认知优势。然而,文章也指出中医“实在化”虽不可取,但基于认知基础的不同选择,与中医相关的“实在性”研究并无问题。承接对中医“实在化”的评判,文章最后提出认识论、本体论是中医真理性论证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832.
最近,我的一位与我有桃园结义般友情的朋友死了,我抚尸大恸,不肯骤舍,此情此景使在场的人接连陪了几场落泪。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位被丧家请来的阴阳师,他出于赞叹友谊的魅力,突然间要我接受真情考验,说,你们的感情既然如此深厚,灵魂出走时我让你俩最后见上一面,因为此时他的刚刚出壳的灵魂正隐藏在某个角落里,出殡前的头一天离家,走的是东南方向,灵魂升腾时将触及屋前那个袅然升起的树枝,你看就是那个,在老杈股旁边悄然独出的那枝!我和在场的人对屋前这株梨树突然发生了兴趣,这是株百年老树,目睹过在他的身边居住过的几代甚至十几代人,老树无…  相似文献   
833.
介绍了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药物依赖的中枢机制、药物相关线索对患者的作用以及药物对大脑的长期作用的主要研究结果,这些结果对进一步了解药物依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4.
知觉启动与语义启动神经机制的研究是内隐记忆神经机制研究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内隐记忆神经机制的研究途径之一:知觉启动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35.
基于规则空间模型, 以小学四、五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为例, 探索了认知诊断理论背景下诊断性测验的编制方法。研究发现, 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编制的诊断性测验具备优良的信效度, 尤其在结构效度上具有突出优势。应用该测验对1059名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诊断测验的结果显示:在整体上, 学生对整数、初级运算与应用掌握得较为巩固, 对量、统计、规律、高级运算掌握较差;在发展趋势上, 量、统计、规律、高级运算是四、五年级之间进步最快的属性。  相似文献   
836.
金钱启动研究是利用启动方法探索金钱心理的一种新取向。该领域现存在三种相关理论: 自足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及心理定势理论; 金钱启动研究的现有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 混词组句任务、呈现金钱(影像)或提示金钱问题、回忆/朗读与金钱有关的经验/故事。作者在评论部分指出了金钱启动研究的贡献及三种理论的各自不足; 在展望部分提出了对金钱启动研究内部机制的见解, 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探索金钱启动的理论边界问题, 同时将个体自主与能动性一起考虑。  相似文献   
837.
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霞  凌霄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13,45(3):320-335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 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 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 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 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 采用Go/Nogo范式的ERPs实验, 检验自伤组与对照组冲动控制的行为学与脑电差异。结果表明, 自伤组Nogo正确反应的N2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 N2潜伏期在部分电极点处高于对照组。脑电地形图显示两者的脑电差异主要体现在前额叶区。结论: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高于同龄普通青少年。  相似文献   
838.
念珠菌腹膜炎多见于继发性腹膜炎、第三型腹膜炎,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漏诊,病死率高。念珠菌黏膜定植和宿主天然屏障破坏易使患者感染念珠菌,而外科手术是导致念珠菌腹膜炎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术中获取腹水标本念珠菌培养阳性或腹腔组织样本病理学检查确诊仍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抗原、抗体相关检测方法可以弥补常规诊断方法的缺点与...  相似文献   
83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family systems therapy (Ecologically‐Based Family Therapy [EBFT]) on the co‐occurring trajectory of mothers’ substance us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s. Participants included 183 mothers with a substance use disorder who had at least one biological child in their care. Moth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three intervention conditions: EBFT—home, n = 62; EBFT—office, n = 61; or Women's Health Education, n = 60. Participants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3, 6, 12, and 18 months post‐baseline. A dual‐trajectory class growth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groups of mothers in regard to their change trajectories. The majority of the mothers exhibited a synchronous decrease in substance us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n = 107). In all, 46 mothers exhibited a synchronous increase in substance us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For the remaining 30 mothers, substance us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remained stable. Mothers in the family therapy condition were more likely to show reduced substance us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compared to mothers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Moreover, children with mothers who showed decreased substance us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exhibited lower levels of problem behaviors compared to children with mothers showing increased substance us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Th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family systems therapy, EBFT, in treating mothers’ substance use, improving parenting behaviors, and subsequently improving child behavior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840.
自我概念影响选择性记忆的理论模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我概念对个人选择性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不一致—负性忽略模型和关联模型两种解释。前者假定,个人努力忽略对与其积极自我概念不一致或冲突信息的加工,以维持其自我概念的稳定性,但该模型忽视了自我概念的个别差异。后者则假定,自我概念对选择性记忆的影响是由评价性信息与自我概念的关联程度决定的,并质疑记忆的心境一致性效应,但该模型无法解释积极自我概念者面临消极心境和消极自我概念者面临积极心境时对外部信息的记忆模式。未来研究有必要考察即时性心境状态下不同自我概念对选择性记忆加工的影响,以促进对自我概念和心境状态影响记忆选择性及其机制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