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8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玲 《心理科学》2007,30(1):96-99
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概念清晰性、自尊和心理调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自尊个体具有明晰的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都表现出压力缓冲作用;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交互影响着个体的心理调适。此外,研究探讨了自我概念清晰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徐晓东  刘昌 《心理科学》2007,30(4):909-911,890
Mnller提出维度权值概念(Dimensinal weighting)来解释注意选择,他认为在视觉搜索过程中,来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会根据任务的需求联合起来,对注意进行动态性调整。维度权值理论对选择注意的解释得到了行为、脑成像及脑损伤研究的支持,目前它已经成为解释两种控制加工关系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993.
空间图式加工促进方向性时间表述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念阳  徐凝婷  张琰 《心理科学》2007,30(4):853-856
时间表征是否具有空间方向性?本研究通过考察66名研究生时间表述实时加工中的空间引导效应来回答这个问题。实验一表明:空间垂直方向性图式促进被试加工含有空间词汇的时间表述;实验二表明:两种空间方向性图式,即水平方向性图式和垂直方向性图式,都促进被试加工含有纯时问词汇的时间表述。实验结果证实了时间表征具有空间方向性,并为“抽象思维以感知一动觉经验为基础”这一论点提供心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4.
许有云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07,30(6):1305-1308,1304
运用投射性情境故事和Rutter量表(教师问卷)研究了204名幼儿对损人情境的道德情绪判断、错误信念水平、行为问题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男性幼儿的违纪行为显著高于女性,神经症行为得分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2)随年龄增长,对成功损人者之情绪判断为积极的人数会减少、而判断为消极的人数会增加,对失败损人者之情绪判断为消极的居多、而对成功损人者情绪判断为积极的为主。(3)幼儿已经基本能完成道德情境中的错误信念任务,当接受别人的"错误"表扬时会产生积极情绪。(4)未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儿童的神经症得分显著高于完成者,对成功损人者之情绪判断为积极的儿童的神经症得分显著高于判断为消极者。  相似文献   
995.
杨洁  徐芬  任萍  张瑞平 《心理科学》2007,30(6):1418-1421,1396
本研究选取3~5岁儿童为被试,从语音单位和操作水平两个维度研究幼儿期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在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上,音节意识先于押韵、首音和声调意识而发展起来,3岁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节意识,并在3岁到4岁之间迅速发展。在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上,幼儿期的音节意识和末位音位意识先于押韵与首音意识而发展起来,从3到5岁表现出清晰的发展次序。首音意识在幼儿期没有发展。从任务的操作水平看,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语音意识,幼儿在辨别任务上的成绩显著低于分析和综合任务。  相似文献   
996.
黎琳  徐光兴  迟毓凯  王庭照 《心理科学》2007,30(5):1218-1220
西方社会比较对自我产生的效应的研究近期以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而本研究则探讨了在东方背景下社会比较对自我是否也产生相似的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在自尊、比较方向(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因素调节下,比较类型(内隐和外显社会比较)对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尊、比较方向和比较类型对社交焦虑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通过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内隐社会比较与外显社会比较对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受自尊与比较方向的调节。  相似文献   
997.
许百华  顾丽萍 《心理科学》2007,30(6):1521-1523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经济运作模式。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网站智能型虚拟代理的概念与用途,概述了电子商务网站在设置与使用虚拟代理时需要考虑的人机工程学问题,其中包括可信任度、中介性能、可靠、灵活性、增值服务和娱乐性等。最后,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Feeling-of-knowing judgement is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a unitary cognitive process.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knowing that you know (positive feeling-of-knowing) and knowing that you do not know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have different neural substrates (Luo, Niki, Ying, & Luo, 2004).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a paradigm adapted from Koriat and Levy-Sadot (2001) to examine whether positive feeling-of-knowing and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were mediated by distinct cognitive processes. We found that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were dissociated during immediate feeling-of-knowing judgements (i.e., preliminary feeling-of-knowing) and delayed feeling-of-knowing judgements (i.e., postretrieval feeling-of-knowing). At the judgement intervals, positive feeling-of-knowing was based on partial recovery of the nonrecalled targets, whereas negative feeling-of-knowing was determined by familiarity with the retrieval cu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eeling-of-knowing is a heterogeneous process.  相似文献   
999.
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元担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希付  许锦民  肖星 《心理学报》2006,38(3):392-398
使用元担忧问卷,对1152名中学生的元担忧及其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中学生的元担忧项目共有5个类型的:社会评价、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前途命运和父母状况。对考试焦虑贡献显著的元担忧项目有18个,涉及到所有5个方面,家庭和考试过程是中学生元担忧的2个主要来源。男女学生共有的元担忧项目有8个,家庭和考试过程家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共同的主要元担忧来源,但是,考试过程因素更可能构成男生元担忧的来源,社会评价更可能构成女生的元担忧来源。初中、高中学生共有的元担忧项目有9个,也涉5个方面,家庭冲突和考试过程仍然是二者的主要来源,但是,初中学生更倾向于出现对结果期望的元担忧,高中学生则更倾向于出现对将来工作的元担忧  相似文献   
1000.
多决策方法多交流方式的群体决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员选拔的实验室模拟实验,以160名被试组成40个4人群体,对4种决策方法和2类交流方式的群体决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决策方法和交流方式对于讨论过程的信息交流具有显著影响;(2)以计算机为中介进行决策的被试知觉到的任务难度要高于面对面决策条件;决策方法对于群体成员有关实验任务难度知觉具有主效应;交流方式和决策方法对于群体决策过程满意感和结果满意感没有显著影响;(3)在以投票轮次来表明群体达成一致意见所需时间上,决策方法对于投票轮次具有显著影响。恶魔式辩护、辨证式查询两种方法下所需的投票轮次多于专家意见法和自由讨论法的投票轮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