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70篇
  2020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5篇
  1969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中日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文辁 《心理学报》1988,21(2):17-23
本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对中国和日本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进行时的紧张和对考试成绩的介意。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总体性焦虑。他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是与两国的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82.
8-13岁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馥 《心理学报》1987,20(1):12-19
本文是通过儿童对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辨别和预测实验,进一步地揭示我国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的规律性。被试者是8岁至13岁小学生,共240名,分为6个年龄组,每组40名。有4个实验项目,各项目之间难易程度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对空间刺激物的知觉经验是促进他们认识空间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儿童对其左侧方位的空间的预测成绩低于右侧和对面;实验还进一步地验证了在儿童的空间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两个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之间有一个变化不明显的量变过程。这个现象和我们过去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83.
陈昌岑 《心理学报》1987,20(1):43-50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当代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 1918~)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它同其他学派学习理论的关系和分歧。这些派别包括新行为主义学习论,格式塔理论,巴特利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奥苏贝尔关于学科知识学习和保持的“同化理论”反映了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理论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4.
训练对老年人“数字符号”作业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采用“数字符号”及“默写”和“临摹”变式三项测验,对老年,(30例、平均66岁)和青年(20例、平均25岁)训练组进行训练作用的研究。并设两个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方面和训练组匹配。结果指出:1)老年组各项作业较青年组明显要差;2)训练后作业较训练前有进步,训练后老年组成绩较未训练青年对照组好。这表明功能训练能改善老年人的心智能力,有关记忆的改善比反应速度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85.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行为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茅于燕 《心理学报》1987,20(2):3-13
本研究有151名三至四岁半的幼儿园儿童参加,其中48名为非独生子,103名为独生子(其中48名为配对独生子)。所用方法为观察、评价和问卷。结果表明:三至四岁半儿童的性格无特异性与两端性。报告也讨论了独生子与非独生子行为和性格无显著差异的原因。此外,作者还提出:不同的环境反馈和儿童行为的有意性,会导致儿童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786.
听觉系统的频率选择性可以用调谐曲线及其Q值表征。本研究用同时掩蔽法测定了10名正常听者和5名听力衰退者的心理物理调谐曲线和生理调谐曲线。为便于两种曲线的比较,实验用了相同的声刺激,即频率为50DHz和4000Hz的感觉级相同的短音。测定生理调谐曲线所用的电生理指标为脑干反应的P_6—SN_(10)复合波的幅值。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调谐曲线的锐度Q没有显著的差异,(2)听力衰退者4000Hz的两种调谐曲线的锐度Q都显著地小于正常听力者相应曲线的锐度Q。本文说明用适当的声刺激和电生理指标,生理调谐曲线能够和心理物理调谐曲线近似等值地、同样灵敏地、具有频率特殊性地反映听系统的频率选择性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787.
崔代革 《心理学报》1987,20(4):80-87
本实验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平视显示器系统及歼-5模拟驾驶舱实现的。攻角误差符及背景画面都逼真地模拟了平视显示的动态情景。通过对被试者信号响应能力的测定,从中优选出较理想的显示方式。此外,在实验的基础上,又对飞行部队进行了调查,并取得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8.
儿童对时间顺序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格  方富熹  刘范 《心理学报》1984,17(2):65-73
本实验以按时序排队和组成时间系列以及口头申述理由为客观指标、探讨4—7岁儿童对每日时序(早晨、中午、晚上)和一日之延伸(昨晚、明早)以及对时序的相对性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5、6岁儿童对一日之内早午晚时序已能正确认知,但4岁儿童仍相当困难;4、5、6岁儿童对一日前后延伸的时序和时序相对性的认知随年龄而发展,但总的认知水平仍较低;对时序相对性的认知到7岁可以达到。儿童对时序的理解是以本身的生活经验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儿童时间词语的发展与对时间关系的认知是互相促进的,两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789.
关于同化和对比错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Delbouef同心圆错觉图为材料,应用认知方式,控制注意,改变刺激和注视条件等变量,在三个实验中考察了同化错觉和对比错觉在机制上的区别和联系。结果发现,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特征与同化错觉有显著正相关,对比错觉反之。利用指示语控制被试注意于测验成分时,显著的错觉减弱只出现在对比图形中。此外,在一般指示下两种错觉都因背景成分减弱轮廓的亮度对比而减弱,但在选择性指示的条件下,类似减弱只出现在同化错觉中。视角加大时显著地减弱同化错觉,却加大对比错觉。使用“减弱错觉”方法,即在多次连续判断中减小错觉量只在超中央窝(大视角)的观看条件下有显著效应。所有这些结果都难于用错觉产生的生理学模式和单因素认知模式来说明。因此,我们认为错觉是一种复杂的知觉加工活动的产物。在已有的各种错觉理论中,合成的认知性“集合与存储”模式(“Pool and Store Model”,Coren & Girgus,1978)似乎是最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90.
立体深度知觉恒常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鸿伟 《心理学报》1984,17(1):45-51
本实验研究在六米以内的观察距离上测定了立体深度知觉的恒常性程度,并试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了立体常性程度。结果发现,在六米以内不排除辐合、调节为有效的距离线索的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的客体深度进行观察其知觉深度保持恒常。立体深度知觉常性也可以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其恒常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