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17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intrinsic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features of the effects of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the processing of motion-in-depth perception using a dual-task paradigm. After a mental arithmetic task was used to induce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a collision task was used to evaluate motion-in-depth perception. The error value and average amplitude of late slow waves (SW)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for the earlier colliding spheres’ than for the later colliding spheres. The P1 peak latency in the left occipital reg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occipital region in the motion-in-depth perception task.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ondition, the estimated value of residual time-to-collision and error valu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N1 peak amplitude and the SW averaged amplitud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tress condition. Longer motion-in-depth time improved discrimination accuracy and decreased the investment of cognitive resources.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increased behavioral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attention resources on the motion-in-depth perception task together with greater investment of cognitiv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62.
    
Impairment in semantic associat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bipolar disorder (BD) and schizophrenia (SZ) patients and could underlie abnormal speech patterns in both disorders.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semantic processing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these two disorders. Participants (n = 61; BD = 19; SZ = 19; healthy controls [HCs] = 23) were administered a semantic judgment task and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were recorded. Responses of the two patient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HCs, but comparable behavioral semantic priming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both patient groups. The N400 priming effect was observed in all groups, with a delayed peak i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The N400 effect was enhanced for both BD and SZ patients over the left frontal and frontal pole region, but SZ patients showed additional reduction of N400 over the right posterior and occipital regions. The N400 mean amplitudes for related targets correlated with less severe negat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Z. Discriminant functional analysis using reaction time and N400 measures successfully classified 82% of the participants into their respective clinical group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BD and SZ have both overlapping and distinctive semantic processing dysfunction.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inuum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se disorders, but also offer some support for the traditional Kraepelinian dichotomy.  相似文献   
63.
决策过程中参照点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Kahneman和Tversky提出的“参照点效应”概念,对决策者的认知编码和信息整合方式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对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关于参照点效应的研究也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文章系统阐述了参照点效应的相关概念和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参照点效应未来研究的4个趋势:日益重视多重参照点效应的研究、开始关注动态决策中的参照点变化机制、重视群体决策过程中的参照点效应研究、注重在现实决策任务中验证和发展参照点效应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4.
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为普通话测试提供心理学依据。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有较好的预测;被测试者年龄与自我效能感总分无显著相关;不同性别被测试者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性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65.
职业选拔情境下人格测验作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很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从而制约了人格测验在企业中的应用。许多研究者在努力解决作假问题,分别就应聘者是否会作假,作假给人格测验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聘者如何作假以及如果应对作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包括实验诱导设计、已知群体设计和量表设计等几种特定的研究范式。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应聘者会作假,但其负面影响并不严重;作假不同于社会称许性反应,它是一种工作称许性反应。目前的几种应对作假的方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其有效性有待提高。总之,人格测验的作假作用明显,其研究难度较大,有待革新性理论和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66.
自我的活动消耗心理能量后引起执行功能下降的过程称为自我损耗, 自我损耗是生活中诸多的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之一。近几年, 自我损耗理论在发生领域、损耗状态的时限和内在机制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对自我损耗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集中于认知、情绪及人格特质等领域; 自我损耗后效的研究逐渐呈现出应用化的趋势。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自我损耗的机制, 对影响因素和损耗后效上存在的争议进行澄清, 并在测量工具上寻找突破以满足理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7.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妍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7,39(5):852-860
通过文献分析,结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将学业情绪确定为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四个维度。以1731名初一到高三学生为被试,通过三次取样测试,编制了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的检验,表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应用本问卷对3588名青少年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高中生,消极学业情绪少于高中生。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男生。研究表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是研究青少年学业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8.
张政华  韩梅  张放  李卫君 《心理学报》2020,52(7):847-860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考察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完成诗句押韵判断任务时,在绝句末对韵律信息(含声调和韵母两个维度)的整合加工过程。结果发现,在100~300 ms,仅音乐训练组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对韵母/声调的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并诱发了更大的正波;在韵母违反条件下,声调违反相比声调合适诱发了更小的正波。在300~750ms,两组被试均在绝句末对诗句内出现的韵母和声调违反进行整合分析并诱发了广泛分布的负波。不过,对照组仅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进行,而音乐训练组则在声调/韵母违反条件下完成此过程。综上,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均会在诗句末完成押韵信息的整合加工,但是音乐训练组对韵律信息(尤其是声调)的加工更敏感和快速,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违反有更精细的差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69.
心理分离指的是个体在非工作时间里从工作中分离出来,个体不仅身体上远离工作场所,精神上也摆脱掉工作的事情,对员工工作压力的恢复过程非常关键。首先,文本概述了心理分离的概念及其进展;其次,论述了心理分离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心理分离的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0.
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它在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脑成像技术为研究共情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发现了共情的关键功能脑区。基础与临床的实验证据表明,更好地理解共情的神经机制对于孤独症、反社会人格等精神障碍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