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反思,白彤东推荐一种儒家混合政体,这种政体的一大特色就是放弃民主制的“民治”原则,转而采用贤能政治的“能人治国”理念。白彤东宣称,这种“能人治国”理念是他从孟子那里得到的灵感。然而,白彤东对孟子的解读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错误。更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他不惜对《孟子》文本采取了有选择的无视。有理由相信,白彤东其实已经意识到他跟孟子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个差异在民意观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02.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形态思想是对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及其运动的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整体阐发,正确把握社会形态思想中的社会历史分期和演进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论述的理解所形成的“三形态说”和“五形态说”争论的梳理和辨析,进一步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思想,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相关论述既指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又隐含着一定社会历史中人的发展状态的内容,同时内蕴分析社会形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3.
以345名12~17岁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流动儿童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道德推脱;(2)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流动儿童道德推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与男孩相较,女孩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4.
Yao  Xiaonan  Wu  Junhui  Guo  Zhen  Yang  Ying  Zhang  Mengyuan  Zhao  Yudi  Kou  Yu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22,31(7):2039-2049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 Drawing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problem-behavior theory, we tes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这一领域。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降低漏诊率并提高诊断效率, 这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 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研究者基于在线行为数据、便携式设备数据等开展主要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探索研究, 旨在实现更高的预测准确率, 但是测评结果的可解释性等指标尚不够理想。未来的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需要强调心理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深度介入, 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加强信效度检验, 这对于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6.
随着近几年视频聊天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视频聊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相较于传统通讯技术, 视频聊天具备了视听结合与即时互动的特征; 但同时, 作为数字媒体, 视频聊天仍然保持了传统屏幕媒体二维性的特征。汇总以往视频聊天与儿童学习的实证研究发现, 与录制视频教学比较, 视频聊天在婴幼儿词汇学习(d = 0.33)和动作学习(d = 0.90)上的教学效果更佳; 同时, 视频聊天也能够使婴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水平(d = 0.90)。视频聊天对儿童远距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视频聊天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中。未来研究仍需关注扩大视频聊天学习中儿童被试的年龄范围、共同观看者的不同支持行为对儿童视频聊天学习的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袁玉琢  骆方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303-2320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的症状早在婴幼儿期就会显现, 越早发现, 越早干预, 治疗效果越好。传统自闭症早期筛查与诊断在评估方法、流程上存在局限, 无法满足大规模筛查和诊断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用智能化方法进行自闭症早期大规模无感筛查与诊断逐渐成为可能。近10年间, 国内外对自闭症智能化识别方法的探索在经典任务行为、面部表情和情绪、眼动、脑影像、运动控制和运动模式、多模态6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应围绕构建国内自闭症早期智能医学筛查与诊断体系, 开发针对婴幼儿患者的筛查工具, 构建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自闭症婴幼儿智能化识别模型, 建立结合脑影像技术的自闭症精细化诊断方法等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108.
贬损型幽默指包含贬损意味同时令人发笑的信息。释放论、优越论、失谐?解决理论与良性进犯理论尝试解释了其心理机制。贬损不一定好笑,群体身份和态度、接收者与贬损对象的心理距离以及人格、文化差异等均会影响幽默效果。贬损型幽默可以起到释放偏见与表达社会支配倾向的作用,对人际交往的作用则不一致。贬损型幽默的整合性过程模型串联描述了贬损型幽默的机制、前因和后效,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框架。未来亦可继续探讨贬损型幽默的消极影响,以及其对群际关系和社会公平的潜在积极作用,并关注到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贬损型幽默。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创设挫折和非挫折情境,采用价值观自我肯定干预,通过Stroop范式和2-back范式分别测量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刷新能力。结果发现,挫折情境下的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反应时均高于非挫折情境;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组在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非自我肯定组,而非挫折情境下两组的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Stroop效应量在情境与肯定条件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挫折降低了执行功能的任务表现,自我肯定干预能够改善挫折情境下执行功能相关的任务成绩,促进了个体对工作记忆任务的刷新能力和Stroop任务的认知表现,但对抑制控制能力的改善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0.
Hu  Yu  Hu  Jingwen  Zhu  Yi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2022,17(5):2525-2541

In China, rural–urban migration is one of major influence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and left-behind children.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se children. The present research explores (1) whether migrant children and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differ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and (2)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se children is moderated by gender and age. Using a meta-analytic technique, the authors included 26 studies (generating 48 independent samples) with a total sample size of 28,883 participa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indicators of mental health, and it has a stronger effect than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indicators of mental health, and it has a weaker effect than left-behind children. Additionally, gender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positive indicator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while age moderated such relationship among migrant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