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78篇
  11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萨特在人的发展问题上的"责任"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延军 《现代哲学》2002,(1):107-111
在萨特的人学理论中,“自由”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范畴。存在就是自由,自由的绝对性使得它成为一切事物及其自身的根据。然而,为了保证人的发展的合理性,在高扬了自由之后,萨特力图在最后解决的却一直是“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这样,萨特将自己陷于一个无从解脱的困境之中:由于绝对自由论的前提,他所倡导的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世界的“责任”,最后却成了人们逃避责任的一种托辞。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网络受欺负问卷、友谊质量问卷等对18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受欺负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友谊质量和反刍思维共同调节二者的关系,即在低友谊质量高反刍思维的情况下,网络受欺负对青少年自伤行为有明显影响。提示心理干预者要注意帮助网络受欺负者寻找同伴友谊情感支持和构建理性健康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43.
有关条件推理认知机制的概率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4,27(1):165-167
条件推理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演绎形式(MP、DA、AC、MT)和变通形式(四卡问题)。已往研究主要探讨了内容因素、情境因素以及元认知因素等对条件推理的影响,形成了若干理论模型和观点。近来、Oaksford等人研究了概率因素对条件推理的影响.提出了条件概率模型。本文对这种新的研究取向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范巍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4,27(5):1087-1090
本文是有关个体创业倾向与其社会环境、个性特征以及其它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个体的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背景等因素对其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以国际前沿的理论为基础,以建立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为目标。来研究个体创业倾向与社会环境、个性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际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探讨不同背景变量的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差异情形,以及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根据研究所得提出结论与建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引导机制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隋雪  李雨桐 《心理学报》2020,52(8):921-932
从记忆的角度,探讨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的引导机制。采用眼动实验,操纵了回视条件(实验1)、回视可见性(实验2)、目标词位置及词频变量。结果发现:与不阅读组相比,阅读组的最初回视误差更小,定位效率更高;与可见组相比,不可见组累积回视距离更大,且难以正确定位目标;目标词位置主效应显著,而词频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回视具有空间选择性,最初的回视由空间记忆引导,最初回视后的修正眼跳在文本可见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而词频这一言语属性对回视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编码假设。  相似文献   
47.
To assess the dynamical effects of creative interaction networks on team creativity evolu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links the key elements of creative interaction networks, including node, edge and network structure, to creativity in teams. The process of team creativity evolu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including formation, growth, maturity and decline/restart. The importance of domain‐relevant knowledge, creativity‐relevant skill, interaction frequency, interaction length, network density and closeness centrality are emphasized in specific phases of team creativity evolution in a complex creative context. To test our assumption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reative teams in a “Challenge Cup” Creative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performed and the full networks of 17 creative entrepreneur teams are mapped. Both static comparison and dynamic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team creativity evolution. For specific phases of team creativity evolution, we find confirmation of our predic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dynamic creative interaction networks for all the phases of creative teams from formation to decline/restar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8.
内隐学习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被试能够习得何种结构及其相应的学习机制。远距离规则的研究为澄清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现有研究已证实被试能够内隐地习得并迁移固定长度的远距离规则。按照内隐学习抽象性的观点,如果被试习得的是远距离的抽象规则本身,那么迁移也同时会发生在不同长度的材料上。因此,研究以独特的汉语声调水平映射规则为材料,通过对表面特征与底层规则之间的分离操作,探讨声调水平映射规则的内隐习得和长度迁移,结果表明被试不仅能够习得这一规则,还能够将该规则灵活迁移到不同长度的材料上,进一步为内隐学习的抽象性特点和无限性的学习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49.
宗教认知科学是新近出现的从认知和进化的角度研究宗教的分支学科。主要有认知副产物和社会适应两种理论。认知副产物理论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认知倾向的副产物;社会适应理论认为宗教信仰促进群体的团结合作,是一个精巧的社会适应机制,有助于群体的自然选择。两种理论引发了系列的实验研究,由于宗教认知科学仍处于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过渡阶段,未来需统一概念,加强实验范式的建立,更多地借助认知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0.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