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个性作为单个主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殊方式、表现特征和主体倾向性,是在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交往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基于理解的相互关系,是主体间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交互性关系.语言在交往中的普遍有效性基础,即主体在交往活动中需普遍遵循的规范,构成理解的前提.语言能力就其作为主体进行交往活动的基本能力而言,是交往行为的可能性条件,因此,语言能力就其是个体存在者进入交往活动所应当具备的资质而言,同时是构成其个性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82.
借助现象学存在论阐释,《老子》的美学意蕴展现为:“观”的审美态度,“有无相生”的生存体验,以语言悖论为特征的美学话语。它们奠定了中国美学尤其道家美学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8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语义-情感韵律的神经生理机制。六种基本情绪类型的韵律分两种条件呈现给被试,即假句子的韵律预期偏差条件和真句子的语义-韵律预期偏差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预期偏差是纯粹的价独立,无论情感价正性还是负性都会得出相同的ERP效应;六种情感韵律都诱发了右单侧化的ERP正波效应,而语义-情感韵律都诱发了早期双侧化分布的ERP负波效应。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情感韵律和语义-情感韵律加工的时间进程的差异性;同时,无论是有语义的真句子和无语义的假句子,情感韵律都能够提高表达的目的意图。 相似文献
284.
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河南和云南抽取4988名高中生实施问卷调查,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和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学业、个性社会性和生涯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和生涯方面,女生发展好于男生,重点学校学生发展好于普通学校学生;个性社会性方面,重点学校学生发展高于普通学校学生,高二、高三学生发展显著高于高一学生;(2)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发展。父母自主支持对学业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对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师自主支持对学业发展影响最大,对生涯发展影响最小;(3)教师自主支持对高中生三方面发展的影响均显著大于父母自主支持;(4)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对高中生学业和生涯发展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85.
使用修订行为特征问卷调查了112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和147名健康对照组。结果表明: 1.男性患者比健康人更加抑郁;2.女性患者比健康人更加焦虑、抑郁和愤怒;3.不论是男性 还是女性,此问卷可显著地区分这两组,越抑郁的人,越不焦虑的人,越缺少合理化这种心理 防御机制的人,越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结合其它的研究结果,认为存在着Ⅱ型糖尿病易感性 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抑郁;低焦虑;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 保护和伪装自己;寻找一些有趣的事情:回避痛苦事件;不善于延迟的满足,要求马上得到满 足;注意易分散等。 相似文献
286.
本实验是研究5—11岁儿童对面积和垂直这两种空间关系认知的发展。判断相等面积是探讨儿童掌握“等量减等量所余相等”原理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课题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儿童认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儿童判断相等面积的认知过程主要可分为直觉判断和推理判断,似乎存在一种由前者发展到后者的过渡形态。儿童处理垂直关系时,除了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水平面的形式之外,还有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形式存在,这是从垂直于斜面向垂直于水平面逐渐变化的发展过程。两个实验结果都表现随年龄而发展的趋势,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阶段性特点,即六至七岁发展最快,各项指标差别显著,七至九岁组成绩上未显露增长,在这一阶段中儿童认知易受课题条件变化的影响,各个指标较其它年龄组变化大,这可能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87.
本文是前一同名报告的继续,补充介绍本研究的结果。 本研究的全部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速度的认知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2)物体运动相对位置对速度认知的影响早于并大于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3)物体运动时间的先后(开始或停止)对速度认知的影响大于物体运动时间长短的影响。4)在儿童速度认知发展中,7、8岁是一个快速发展阶段。5)速度观念的发展是在直观与概念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6)10岁左右,儿童形成速度概念的内部条件似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288.
目的:(1)介绍国外心理统计学界对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几个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2)系统地评述过去10年里(1991~2000年)我国心理学研究对这一技术的使用情况;(3)强调运用这一技术时值得注意的一些事项,以期这一技术对我国心理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作检索了《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在1991~2000年间与探索性因素分析有关的章,对其中以探索性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重点章(feature article)进行了编码,统计了频数及百分比分布。结果:我国心理学研究在积极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这一先进统计技术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确定因素个数时,倾向于机械地依靠桌个单一方法来作决定,(2)大量使用正交旋转,(3)过于依赖SPSS,(4)对因素分析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结果报告不够。结论:探索性因素分析在过去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能吸收国外同行的一些观点,探索性因素分析这一技术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必将获得更广泛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9.
In the context of the additive multi‐criteria value mode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set of criteria weights (weight‐set hereafter)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eference orders of alternatives given by the decision maker. A constru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weight‐set for different intervals of β, where β is a differential amount of value between the preference information on two alternative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important for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problems and multi‐criteria group decision analysi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90.
This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specificity of disgust sensitivity in predicting health-related anxiety and behavioral avoidance. Participants (n = 60)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disgust sensitivity, health anxiet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ey then completed three randomly presented health-related behavioral avoidance tasks (BATs) that consisted of potential exposure to the common cold, the flu, and mononucleo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sgust sensi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xious and avoidant responding to the health-related BATs. This association also remained largely intact after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ealth anxiety.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isgust sensitivity has a specific and robust association with health-related anxiety and avoidance commonly observed among those with excessive health anxiety an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The unique role of disgust sensitivity in relation to health anxiety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a disease-avoidance mode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