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6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学儿童奖赏公平性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富熹  王文忠 《心理学报》1994,27(4):354-361
采用信息加工研究途径并假设故事情境探索小学儿童对奖赏公平性的社会认知发展,并将儿童的发展与成人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7,9岁儿童容易将"均等"与"公平"混淆,还没形成一个稳定的分配模式,而12岁儿童已能运用"努力"、"成果"、"能力"等规则较为稳定地作出公平奖赏决定或评价,但还没达到对更高层次的社会准则的理解和掌握。儿童这一发展制约于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获得有关社会价值观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以承诺为主题的两难推理故事探查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有关发展制约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和调节友谊关系的道德规范的理解,并表现出阶段结构的发展模式,我国儿童的发展具有某种跨文化的普遍性,也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3-5岁儿童关于认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85,18(1):64-72
本研究通过直接询问法揭示了3—5岁幼儿也具有区分生物(以人为例子)与非生物(洋娃娃、石头为例子)的初步知识。幼儿并没有显示出“泛灵伦”的思惟特征,即没有把有关人的属性应用到洋娃娃或石头上。运动和静止也不是幼儿区分生物、非生物的唯一标准。儿童的有关认知过程是从外部到内部,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地向前发展着的。  相似文献   
14.
林仲贤  方至 《心理学报》1980,13(1):11-17
一 实验心理学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建立于前一世纪的中叶,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在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心理学被介绍到中国来还是在清朝末期,最早的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的。解放前的旧中国已有七、八个高等学校设置了心理学系,除了讲授普通心理学课程外,还开设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on between word processing strategy and the orthographic structure of a written language was explor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re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Chinese-English, Spanish-English, and Japanese-English bilinguals, respectively. Each subject was asked to perform a modified Stroop color-naming task in which the stimulus and the response language were either the same or different. The magnitude of the Stroop effect was greater in the intralanguage condition than in the interlanguage condition. When the magnitude of reduction of Stroop interference from the intra- to the interlanguage condition was compared across all bilingual group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reduction and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orthographic structures of the two written languages. It is concluded that reading logographic and reading phonetic symbols entail different processing mechanisms and that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bilingual processing cannot be resolved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orthographic variations 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6.
方格  刘范 《心理学报》1983,16(1):61-71
本研究的目的是继续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对运动速度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被试为5—11岁儿童共205人,每组28—30人。采用个别实验。主试改用仪器显示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光点的等速匀速运动。令儿童比较它们的运动速度。每做完一个项目后不管儿童回答是否正确都要求他们说明理由。 实验结果表明:1)本实验条件下儿童对光点运动速度的认知同对玩具小汽车速度的认知有大体相同的发展趋势和年龄阶段的特点。2)本实验中儿童对光点速度的认知在以下几方面有别于对玩具小汽车运动速度的认知:a.从8岁起儿童依据两个光点之间的距离判断速度的人次随年龄增加。b.当儿童不能整合时、空因素时,空间因素的优势作用有减弱的趋势。3)较大儿童能采取各种策略主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茨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91,24(2):78-87
本文论述了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研究所依据的方法学原则以及当前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双目光学测距仪器光轴不平行度范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俐洛  虞积生  高晶 《心理学报》1982,15(2):94-102
目前,我国的双目光学测距仪器光轴不平行度公差大致有以下几组: 垂直发散:±15′±20′±20′±27′ 水平发散:60′60′60′60′ 水平会聚:20′20′30′36′上述数据基本上是沿袭国外有关数据。美苏两国这方面的数据大致为: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是分析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三种不同的条件(实物、照片、语言指示)对儿童计数、操作和比较活动的影响,探讨认知的各直接成分和各间接成分的关系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了解3—6岁儿童在三种认知活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林方 《心理学报》1982,15(2):19-32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就其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而论,可以说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的本质及其实现问题的研究。这当然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就曾从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角度对此进行过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