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协作抑制是指当人们在一个记忆小组中一起提取信息的时候,小组提取的信息总量比等量个体提取的信息总量要少.心理学研究者致力于从认知角度对该现象进行解释,主要的理论解释有提取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前者认为小组成员的提取结果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信息组织策略产生了干扰,导致小组的提取成绩低.而后者认为小组内成员的提取结果会抑制其他成员对非提取项目的表征,降低小组协作提取能力,出现协作抑制.本文对两种理论假说的提出背景,基本观点,证据支持及现有争论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对两种机制的关键矛盾点进行区别性检验、对不同认知机制在不同条件下成立可靠性的检验以及通过对编码阶段进行操控来进一步考察协作抑制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22.
Employees'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IWB)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 can impact employees' IWB, bu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act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impact is still limited.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four scales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 Scale, Thriving at Work Scale, Chinese Emotional Exhaustion Scale, and Employee Innovative Behavior Scale) to collect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789 employees in diverse organizations via an online platform. A two-path medi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hallenge str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thriving at work and IWB; (b) thriving at work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on effect between challenge stress and IWB; (c) hindrance stress negatively predicted thriving at work and positively predicted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4) hindrance stress did not directly impact IWB while thriving at work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were main medi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ndrance stress and IWB.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mployees should sensibly cope with different work stresses, while managers should plan work tasks scientifically and give employees adequat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rest in order to keep them in a positive state to solve problems and work creatively.  相似文献   
23.
性别选择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是人们选择后代性别的一种技术.性别选择的应用在控制伴性遗传病、保证生育质量以及降低出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伦理争议.通过对性别选择存在伦理问题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利于性别选择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24.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及其在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回顾性收集50例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的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NMⅡ期17例、TNMⅢ期33例。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2Gy,每天1次,每周5天,总剂量50Gy。同时口服替吉奥化疗,治疗结束休息4周后行临床疗效评价,决定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25.
This paper tested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affect. It examined 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at three levels of activation in the U.S. and China. It used a well-suited tool, the bifactor model, to separate the common variance shared by all types of affect from the variance unique to each.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e of affect is different cross-culturally. In the U.S., the most fundamental dimension is defined by moderate activation of 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which is the largely bipolar dimension of pleasure-displeasure, whereas in China, it is defined by moderate activation of positive affect only, which is pleasure. In both cultures, negative affect across levels of activation forms another important dimension. Beyond these basic dimensions, secondary dimensions are also identified in both cultures: high activation positive affect, low activation positive affect, and low activation negative affect. They form relatively weak unique factors, independent of the two basic dimensions, suggesting that they are largely mixtures of the basic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26.
关于道德原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仰缺失、经济转型和文化变革,使信仰和道德从一元化走向了多元化,并引起了人们对道德的迷茫、沉思和渴求。在追求普遍适用道德原则的过程中,绝对主义把这种原则看成亘古不变的教条,而相对主义则否定这种原则的存在。我们认为,这种原则是存在的。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是人们对历史必须性的一种表述形式。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客观规律,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道德原则、范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27.
试论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系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深入研究医学模式转变的主客观基础,找准关键,从而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性地围绕转变医学模式的主观基础--思维方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8.
2017年Richard H. Thale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重要的研究贡献之一是催生并发展了心理账户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经济管理中的行为异象。文章以消费决策、金融管理决策两大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外在逻辑, 以心理账户的设立、运算和关闭过程的特点为内在逻辑, 重点探讨了消费决策中的“标签效应”、“预算效应”、“价格幻觉”、“解耦效应”和“效用偏差”; 金融管理决策中的“粘蝇纸效应”、“薪酬感知之谜”、“税收-投资之谜”、“会计信息披露之谜”和“处置效应”十大行为异象。文章进一步提出未来可能的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通过眼动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揭示心理账户影响行为决策的内在过程及神经机制; 二是将心理账户理论应用于“以小拨大”的行为助推, 助力政府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9.
态度元认知指个体对所持态度的主观判断(如态度是否正确、重要与否等),是态度强度的重要维度,并能在态度说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介绍态度元认知的主要成分(态度确定性、重要性及矛盾性),然后重点阐述新近对态度说服元认知过程的解释模型:认知加工精细程度模型(ELM),内隐-外显双过程模型(APE)和元认知模型(MCM),并从来源属性(来源可信度)、受众属性(情绪及身体动作)、信息属性(信息与受众的匹配程度)和情景四个方面阐释了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因素。未来可以在态度元认知成分及其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态度元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差别易感性模型认为,携带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有利影响。随着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关于基因-环境对儿童发展交互作用的大量研究,主要包括5-HTTLPR、DRD4、MAOA、COMT和BDNF五种基因与环境因素(如,母亲敏感性、压力性生活事件和家庭养育环境等)对儿童发展的交互作用,支持了差别易感性模型。但是,关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携带易感性基因个体的种族和性别差异问题以及优势敏感性假说的验证,都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