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本研究以来自北京10所小学的369名有对立违抗(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症状的流动儿童及父母、349名无ODD症状的对照组流动儿童及父母为被试进行了问卷施测,探究了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情绪调节(情绪调节与情绪消极和不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经过分析发现:(1)ODD症状流动儿童的父母情绪调节、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儿童情绪调节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2)总体上,父母情绪调节困难、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ODD症状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而儿童情绪调节与这几个变量相关不显著;(3)父母情绪调节困难能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ODD症状,并进一步通过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对流动儿童ODD症状产生影响;(4)儿童情绪调节(儿童情绪调节与儿童情绪消极和不稳)仅在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儿童ODD症状的直接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亲子冲突解决方式所起的中介作用并无调节作用。在对有ODD症状的流动儿童进行干预时,不仅要培养儿童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应提升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并改善亲子冲突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62.
本研究基于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探索社会认知理论等理论考察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职业探索量表、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求职行为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探索会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2)求职自我效能感中介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3)情绪调节这一变量调节了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此,职业探索会通过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情绪调节的调节。  相似文献   
263.
关荐  赵旭东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99-1607
阈下自闭特质是正常人群表现出来的,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阈限以下温和的社会性、交流能力损伤以及与ASD相关的人格和认知特征。其研究有助于ASD的干预及对ASD实质的更好理解。研究者用共情–系统化理论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近来研究表明阈下自闭特质的结构与ASD核心行为维度类似, 且遗传、性别、认知风格等因素影响阈下自闭特质水平。未来研究应更有效地对阈下自闭特质进行评估, 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病理性质、与ASD的理论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4.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65.
利用三个实验探讨了左右、前后(实验1,2)具身化空间四卡问题解决的内容效应,同时探讨了条件推理后件类型(二分变量与连续性变量)对具身化内容效应的影响(实验3)。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均表现出在自我参照空间四卡问题解决中,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同时被选择的比率(P-Q)显著高于在经典四卡问题或环境参照空间四卡问题中P-Q卡被选择的比率,从而表现出四卡问题解决存在具身化内容效应;(2)具身化内容效应仅限于后件类型是二分变量的四卡问题;(3)在三个实验中被试均表现出"证真偏向"。具身化空间四卡问题解决的内容效应支持了条件推理领域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266.
This article repor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that aim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motion coordination patterns across digits 2-5 (index to little finger), and examine the kinematic synergies during manipulative and gestic acts. Twenty-eight subjects (14 males and 14 females) performed two types of tasks, both right-handed: (1) cylinder-grasping that involved concurrent voluntary flexion of digits 2-5, and (2) voluntary flexion of individual fingers from digit 2 to 5 (i.e., one at a time). A five-camera opto-electronic motion capture system measured trajectories of 21 miniature reflective markers strategically placed on the dorsal surface landmarks of the hand. Joint angular profiles for 12 involved flexion-extension degrees of freedom (DOF's) were derived from the measured coordinates of surface marker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temporal covariation between joint angles. A mathematical modeling procedure, based on hyperbolic tangent functions, characterized the sigmoidal shaped angular profiles with four kinematically meaningful parameters. The PCA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all the movement trials (n = 280),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accounted for at least 98% of the variance. The angular profiles (n = 2464) were accurately characterized, with the mean (+/-S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and root-mean-square-error (RMSE) being 0.95 (+/-0.12) and 1.03 degrees (+/-0.82 degrees ), respectively. The resulting parameters which quantified bo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aspects of angular profiles revealed stereo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a predominant (87% of all trials) proximal-to-distal flexion sequence and characteristic interdependence--involuntary joint flexion induced by the voluntarily flexed join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weights and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also exhibited qualitatively similar variation patterns. Motor control interpretations and new insights regarding the underlying synergistic mechanism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previous findings on force syner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67.
采用3×3×2(年龄,材料,性别)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层随机选取小二、初二、大二学生被试各18名,其中男女各半,利用不同难度的材料,对被试提取自信度准确性的发展进行了考察。被试的判断等级与被试的记忆成绩之间的两点距随年龄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不同难度间有不同的表现。(1)提取自信度准确性从小二到初二发展迅速,表现出显著差异;初二到大二阶段年龄差异不显著。材料难度对不同年级的被试提取自信度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不同。材料难度越小,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得越早。(2)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8.
基于累积风险框架,检验个人素质和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青少内化问题上的相对贡献以及中介作用。751名青少年完成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感恩问卷、个人主动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测试以及累积家庭风险问卷。结果发现: (1)个人素质与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青少年内化问题过程中起着平行中介作用;(2)社会互动的间接效应大于个人素质的间接效应;(3)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对内化问题存在直接影响。个人素质和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风险影响内化问题的内在过程并非相互竞争,而是作为一种平行中介在运作。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内化问题的内在作用。  相似文献   
269.
Hao  Xudong 《Axiomathes》2022,32(3):413-431
Axiomathes - The non-alethic systems N1 of da Costa and A of Grana are both paraconsistent and paracomplete. Based on them, a multi-agent doxastic logic NADK can be obtained by logical expansion....  相似文献   
270.
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当今中国社会, 如何推进绿色消费这一举措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对于物质主义与绿色消费的关系得出了矛盾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 本研究以绿色产品本身的特征(炫耀性/非炫耀性)为切入点, 首先考察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 即绿色产品炫耀性的调节作用, 然后进一步探究物质主义促进炫耀性绿色消费及抑制非炫耀性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 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接触的干预研究, 以期为解决现有研究分歧提供全新的思路, 同时为企业和政府引导绿色消费提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