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蔺秀云  方晓义  刘杨  兰菁 《心理学报》2009,41(10):967-979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以及应对方式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从公立学校选取525名北京儿童、从流动儿童主要来源地的农村选取568名农村儿童作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测查了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孤独感、抑郁)、应对方式和自尊。研究发现: (1) 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在学校类型、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 流动性高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 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不存在学校类型与性别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2)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校类型和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女孩、来自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与之相对应的被试, 除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上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外, 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学校类型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3) 不同类别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上最差; (4) 除消极应对与自尊、积极应对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外, 歧视、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自尊两两之间都相关非常显著; (5) 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也通过应对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自尊不仅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也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問題 人在仰、俯观察时,对象看起来显得小,是生活中的一个熟知現象,但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規律性至今还不清楚。在心理学中,这一問題的研究曾与日月大小錯觉联系在一起。以托勒密(Ptolemy)为代表的古老理論认为,仰视时由于观察者与对象之間的空間是不充滿的,造成了对距离的低估,于是把空中的物体放在视角內的近处来判断,因而显得小。  相似文献   
103.
问題 19世紀末,奥伯特(H. Aubert)发現在暗室中观察者的头向一侧傾斜时,将一根綫条調整成为垂直,会出現一定的誤差(Aubert現象)。繆勒(G. E. Müller)后来发現,在头傾斜的时候,原来垂直的綫条看来向相反的方向傾斜(E-現象)。此后,蔡馬克(A. Tschermak)、舒伯特(G. Schubert)进一步观察到,整个身体傾斜时,也会出現垂直判断的誤差。自  相似文献   
104.
考察云南省大、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的发展趋势、类型特点和亲社会倾向与大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云南省大学生3249名和中小学生9055名,调查了他们的亲社会倾向和学校适应。结果发现:(1)云南省大中小学生的亲社会倾向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不同年级段学生之间,以及不同年级段男女生之间在亲社会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公开和匿名倾向类型所占比例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紧急倾向类型相反,紧急倾向在各个年级段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级段学生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云南学生亲社会倾向总得分高于其它地方的学生,但在利他倾向上却显著低于其他地方的学生;(4)亲社会倾向对大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对大学生的预测力较小。应加强云南大中小学生利他倾向的培养,发挥亲社会倾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The present study validated implicit animosity as a unique determinant of consumer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animosity toward Japan.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implicit Chinese animosity toward Jap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implicit animosity was distinct from consumer ethnocentrism; (b) implicit animos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war animosity, but not with economic animosity; and (c) implicit animosity exerted negative impacts on purchase intention, independent of explicit animosity, consumer ethnocentrism, and product judgment.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nitial evidence of discriminant, converg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for implicit animosity,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implicit animosity into account in future animosit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6.
方杰  张敏强 《心理学报》2012,44(10):1408-1420
针对中介效应ab的抽样分布往往不是正态分布的问题,学者近年提出了三类无需对ab的抽样分布进行任何限制且适用于中、小样本的方法,包括乘积分布法、非参数Bootstrap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采用模拟技术比较了三类方法在中介效应分析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有先验信息的MCMC方法的ab点估计最准确;2)有先验信息的MCMC方法的统计功效最高,但付出了低估第Ⅰ类错误率的代价,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的统计功效其次,但付出了高估第Ⅰ类错误率的代价;3)有先验信息的MCMC方法的中介效应区间估计最准确.结果表明,当有先验信息时,推荐使用有先验信息的MCMC方法;当先验信息不可得时,推荐使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患者知情同意原则本质地内涵着患者知情不同意的权利,医方对患者知情不同意更应谨慎处理.针对患者知情不同意的不同类型,在实践中适用《侵权责任法》时应当注意替代同意的效力问题,明确医方告知的信息范围和告知方式,并在患者拒绝治疗后谨慎处理医生干涉权和患者自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给西医埋下了心身分离的伏笔,而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则是彻底地将人的心身割裂了.伴随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殖民征服,西医嫁接在了具有深厚实用传统的中国.这不但造就了医者的工具化,更是熏染了患者.医患实用对实用的碰撞,建构了医者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09.
冲突事件是指当事某方采取的行动可能对另一方造成直接且明显的伤害、进而导致紧张关系的事件。拒绝他人请求、反驳他人观点、与他人一起参与竞争等皆有可能诱发冲突。有效的冲突管理有助于减少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发挥冲突潜在的积极影响。但是,广泛存在的预测偏差严重妨碍了冲突管理。因此,欲解决冲突管理的难题,必须探究人类在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非冲突中的预测偏差,采取信息驱动的视角,将预测偏差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人受限于认知上的不足,因而认为预测偏差是一种错误,主要关注其消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的独特性。冲突中,预测偏差可能受人的自我保护动机和避免人际伤害动机驱动自上而下地产生,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本项目旨在突破当前的理论困境,探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独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与后果,具体而言包括四大目标:(1)聚焦冲突事件中的预测偏差,并以对应的非冲突事件作为对照,揭示预测偏差在冲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提出冲突事件的“偏差放大效应”,即与非冲突事件相比,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程度会被放大,例如反驳他人者对他人的体验产生较大的错误预测,而赞同他人者则相对能更准确地预测他人的体验;(2)从动机性认知视角探讨“偏差放大效应”的心理成因,揭示“负性驱动机制”,即人因为担忧冲突事件的负性结果,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在注意、知觉、思维等认知加工环节把冲突事件的潜在结果加工得更加消极,作最坏的打算以应对冲突;(3)考察“负性驱动机制”下预测偏差导致的后果,如使人采取回避行为,具体表现为人际退缩和不作为等;(4)设计有效的去偏差方案,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改变预测者的动机,进而改变其认知加工,减弱预测偏差。 通过完成以上目标,本项目将构建解释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立足于动机性认知的视角,从现象层面揭示“偏差放大效应”,将负性偏差理论拓展到人际过程中;从机制层面突破信息驱动视角的局限,揭示动机性认知在人际互动中的指导作用;从思想层面基于生态理性观辩证分析预测偏差的适应性作用,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何为理性”。该模型弥补了以往研究忽视动机对预测偏差的影响这一不足,并将预测偏差和负性偏差、动机性认知等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完整的理论框架。本项目有助于推动对预测偏差的全面理解,发展行为决策理论,帮助公众和社会治理者准确预测他人,提升冲突管理能力,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110.
方琪  栾琨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43-1157
多团队成员身份(multiple team membership)是指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以正式身份参与多个团队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以往围绕“团队数量”和“团队成员身份多样性”展开的研究未能对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效应形成一致的认识和研究结论。因此, 在系统回顾发展历程、厘清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提炼出多团队成员身份“多重团队情境”和“多重团队认同”两个关键特征, 并从注意力资源视角、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梳理并发展多团队成员身份的作用机制。最后, 针对以往研究对多团队成员身份关键特征的关注缺失、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下有意义却尚未被探索的问题, 综合技术和时间等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