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通过对107名幼儿及其母亲历时5年的5次追踪测量, 考察了儿童早期(9~38个月)母亲生活压力对5岁时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在儿童早期, 母亲生活压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引起母亲生活压力的主要生活事件排序有所变化; 儿童早期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作用机制有两种方式:一方面表现为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5岁时的情绪症状和品行问题的直接效应; 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减少母亲积极养育行为进一步影响儿童情绪症状和同伴问题的间接效应; 此外, 儿童早期母亲生活压力还通过积极养育和儿童努力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儿童过度活跃和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结论: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效应, 这种效应的机制包括母亲生活压力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积极养育、努力控制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12.
本文通过4个实验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存在的条件及其机制。实验1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羞耻组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显著低于控制组。实验2将羞耻分为道德失范和能力不足两种情景, 考察羞耻对欺骗产生影响的条件, 结果发现, 道德失范羞耻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能力不足羞耻组和控制组。实验3a考察道德失范所引发的羞耻对自我控制资源的影响, 结果发现, 羞耻情绪诱发组的自我控制任务成绩显著高于未诱发组。实验3b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情绪影响欺骗行为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情绪影响欺骗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当个体的羞耻情绪由道德失范而诱发时, 会遏制其欺骗行为的产生; 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机制可能是: 感受到羞耻的个体, 为恢复和保护受损的道德自我, 通过调集更多自我控制资源的方法影响欺骗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413.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how different forms (still pictures vs. animations) of seductive illustrations impact text‐and‐graphic learning processes, perceptions, and outcomes. An eye‐tracking experiment of three groups (static, dynamic, and control) was conducted with 60 college and graduate students while learning with PowerPoint slides about infant motor development milestones. Prior knowledge, learning performance, learning perception, and visual attention were assessed by achievement tests, self‐rated scales, and eye‐tracking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a low task‐load condition, no seductive details effect was found for learning achievement but was found for learning process and perception. Decreased attention was found in the relevant pictures in both experimental groups. With more deeply and intensively processing on the seductive animations, the dynamic group perceived more distractions than the static group. Lag sequential analysis results revealed different visual transitional patterns for the groups, providing deep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process of seductive details effects.  相似文献   
414.
为探讨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焦虑与拖延的关系, 并考察焦虑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拖延之间的中介效应, 采用一般拖延量表、Young图式问卷—简版、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自编一般人口学情况调查表, 对广东一高校5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和能力不足"、"缺乏自控/自律不足"图式均能显著正向预测焦虑和拖延;(2)特质焦虑能显著正向预测拖延, 而状态焦虑对拖延无显著预测作用;(3)特质焦虑在"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和能力不足"、"缺乏自控/自律不足"图式与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15.
认知偏向是焦虑障碍患者的重要认知特征, 是指患者或高焦虑个体对负性或威胁性信息存在认知加工方面的偏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聚焦于注意偏向和解释偏向。近年来, 研究者致力于将认知偏向的矫正应用于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 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本文总结了将认知偏向矫正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不同方式, 并从主观报告的疗效证据、行为及生理指标的疗效证据, 以及未发现疗效证据的研究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于结果的高度不一致, 本文从期望效应、干预对象、因变量和其它参数等方面探讨了可能的原因, 并讨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16.
孟维杰 《心理科学》2015,(3):757-761
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符号范式、联结主范式和具身认知范式的演变。认知心理学范式演变折射出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式转变和对人的心智探索的深化,同时也反映出关于身心关系实现了从传统的身心二元对立到当下身心一体论的超越;对其文化反思是引领心理学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进程更趋合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17.
采用眼动方法,在图-图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图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图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干扰图,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图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18.
Perspective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external perception. There is a question of how to account for perceptual constancy in spite of changing perspectives. Alva Noe proposes the notion of "perspectival property" [P-property] and appeals to the perspectival aspect of perceptual content. His proposal conflicts with perceptual experiences and hence incurs many criticisms. Drawing o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and Gibsonian psychology, I propose the notion of "perspectival awareness" [P-awareness]. I will argue that P-awareness is embodied pre-thematic self-awareness instead of the experience of a special kind of objective property. With the notion of P-awareness in mind, I then elaborate on the embodied subjective feature of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419.
积极心理资本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够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积极心理要素。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的四维结构说、三维结构说和多维结构说,并据此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在后果变量方面,主要探讨的是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幸福感等方面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自身也是一个重要的中介与调节变量,而PCI干预模型可有效提高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宽、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以及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的加强等。  相似文献   
420.
钟毅平  李琎  占友龙  范伟  杨子鹿 《心理学报》2016,48(11):1379-1389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平面旋转角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影响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面孔异同匹配范式(same-different judgment), 首先呈现一张正立的自我或他人内特征的探测面孔, 然后再呈现一张旋转至某个角度(0°、90°、180°)的自我或他人的目标面孔, 要求被试判断两张面孔是否属于同一个人, 并记录其判断的反应时和ERP成分。实验发现, 在N170 (180~240 ms)和N2 (240~300 ms)成分上, 旋转至90°、180°的面孔刺激比正立条件下的面孔刺激分别在枕颞叶和额区诱发了更大的平均波幅。在LPP (400~500 ms)成分上, 对于自我面孔, 正立条件、旋转至90°、旋转至180°所诱发的波幅差异显著。而对于他人面孔, 3个角度所诱发的波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面孔识别早期阶段是自动化的结构编码, 旋转角度增加了面孔结构编码的难度; 在面孔识别晚期阶段, 大脑对面孔的特异性信息进行精细加工, 自我面孔会占用个体有限认知资源进行下一步精细的心理旋转加工, 因此平面旋转角度会调节晚期个体对自我面孔的加工过程, 并且其影响时间约为100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