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12.
核黄素缺乏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补充核黄素可以有效降低食管癌发病风险,但这一作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从而限制了核黄素补给在食管癌变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核黄素转运基因C20orf54是食管癌的重要易感基因之一,后者对核黄素有效转入细胞内起重要作用,提示C20orf54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补充核黄素预防食管癌存在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对补充核黄素预防和治疗食管癌变提供理论指导.核黄素缺乏(环境因素)和基因变异(遗传因素)对食管癌发生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食管癌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厌腻感是指消费者对连续或过量消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感、享乐感或满意度下降, 负面感知逐步抑制正面感知的主观情绪体验。为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产生, 消费者会采取品牌转换、多样化寻求、控制消费周期等行为, 因此厌腻感已成为企业或店铺培养顾客忠诚的主要障碍。国外文献分别从厌腻感的生成过程、功能反应、知觉状态和属性感知等方面, 划分厌腻类型; 剖析了厌腻感生成的享乐适应、边际效用递减、认知失调以及最佳刺激水平等理论原理及机理; 探讨了生理厌腻感和心理厌腻感生成的诱发因素及影响效应; 验证了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的调节作用; 同时探讨了消费者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主要策略及行为反应。最后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特点和不足进行了评述, 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卫生行政强制与相对人自主权行使的道德缓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卫生行政强制保护公共卫生利益与相对人自主权行使存在的矛盾出发,讨论建立道德缓冲机制解决两者间矛盾的必要性、可能性。阐述卫生行政执法者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与人文精神关怀,以缓冲执法违法;相对人以道德约束缓冲自主权滥用。  相似文献   
15.
在基因科技的革命性发展过程中,整体社会似乎未能提供一个充分保障研究参与者与科学研究之完整性的机制.以台湾面临基因检测之挑战的经验为例,探讨了伦理、法律与社会意涵(Ethial,Leg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ELSI)研究如何完善规范体制的实务应用需求,并兼顾人权团体所期待的妥善保护研究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以北京五所高校大学生为样本,修订了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出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与网络成瘾群体的划分标准.三类群体在网络休闲占课余时间百分比、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压力感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2)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和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在网络受欺负事件引起的压力感与抑郁间起调节作用,压力感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随网络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心理痛苦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和灾难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目前对心理痛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主要包括心理痛苦的界定;心理痛苦的测量方法;心理痛苦客观存在的证据、心理痛苦与生理疼痛的关系、心理痛苦与自杀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建立消除或缓解心理痛苦的干预机制及对心理痛苦的跨文化研究。关注心理痛苦的研究对个体的生存、适应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4个研究探究了权力感对调节定向的影响。研究1通过测量被试的特质性权力感和特质性调节定向初步探索权力感水平与调节定向的关系。研究2和研究3分别通过外显角色扮演和故事回忆法来探究状态性权力感对调节定向目标表征和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4采用身体姿势法启动权力感,进一步探究在内隐层面权力感对调节定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权力感个体更倾向于促进定向;而低权力感个体更倾向于预防定向,并且排除了其中可能的无关变量(情绪)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整合现有的权力感研究结果,并能预测更多未知的权力感效应。  相似文献   
20.
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中自我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人际间的信任和团队的长远利益。采用行为学实验从两种视角下考察自我控制对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材料评定的方法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能力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对比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人, 被试更倾向于认为低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更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产生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2采用颜色Stroop任务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当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时, 在评价他人为自己利益去欺骗、为他人利益去欺骗以及在特定情境中欺骗倾向上, 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主效应或交互作用。实验3采用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不同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高自我控制组, 低自我控制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4采用颜色Stroop任务和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控制组, 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在进行欺骗判断时, 相比自我控制资源状况, 个体会优先识别他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欺骗动机或欺骗倾向。在欺骗行为中, 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 能够更好地抑制自私动机, 更多的考虑长远利益, 出于自身利益去欺骗的可能性会更小; 自我控制资源充足的个体, 更有可能会经得住诱惑, 自私自利的欺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