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17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82篇
  1978年   71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01篇
  1957年   89篇
  1956年   86篇
  1955年   36篇
  1954年   43篇
  1953年   42篇
  1952年   42篇
  1951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51.
理性的觉醒     
乔治·汤姆逊(George Thomson)所著“古代希腊社会研究”一书第二卷“最初的哲学家”对一般读者来说,甚至可以说比第一卷还更为重要。在写到公元前第六世纪和第五世纪希腊社会底思想家时,他揭露了希腊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重要特点。但是他所做的还远甚于此,因为希腊思想,由于历史的理由,是以后各时代思想的基础,特别是现代科学——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者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除非沿着那些最初的哲学家们为我们铺设下的道路前进,我们就不能合理地思考;尤其是我们往往运用他们最先想出来的术语来思考。哲学和科学的范畴确实是在一个长期论辩中固定下来的,这个论辩一直到亚里斯多德时代才告结束。由于对它们缺乏认识,尤其是由于缺乏对  相似文献   
952.
自然科学与生产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不等到基础的改变,就立刻而直接地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改变。社会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具有相当素养及生产经验而使用生产工具的人。因为生产工具和技术是物质生产力的因素之一,所以它们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就有着巨大的影响。有关技术在社会和不同社会现象发展中的作用的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的捏造,特别是在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中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把技术偶像化以及所谓技术至上论(T(?))的宣传就是这种捏造的鲜明例子。  相似文献   
953.
本书介绍了“观念”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之前哲学史上发生和发展的概况,论叙了观念在认识过程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观念作为认识论的理想的问题、观念和理论的相互关系问题以及观念和艺术形象问题,还说明了观念怎样在实践中实现,观念的社会功能是怎样地表现出来的。作者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对于“观念”这个概念的见解时,特别强调康德和黑格尔的功绩。在他看来,康德虽然没有对观念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正确地理解了观念这种思维形式的某些特征,揭露了理性的二律背反性质。至于  相似文献   
954.
在М.Ф.奥符相尼科夫和З.В.斯米尔诺娃的著作中,考察了二千五百年来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了许多种思想进行尖锐斗争的历史。在这种斗争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唯心主义美学的局限性。过去的唯心主义美学也有某些功绩(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提出审美和伦理的统一问题,到黑格尔试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去考察艺术)。可是,这本书想使读者相信,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唯心主义所捍卫的思想是没有发展道路的。只有在唯物主义美学中,这些思想才能得到全面的深入研究。如果作者们认为可以对现代资产阶级美学的基本特征和流派或多或少作些说明,那么这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听起来会更有力一些。我们认为应  相似文献   
955.
异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谈的是我们对经济的和工业的发展应持的态度.我将相当概括地从哲学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也涉及某些专门论题.因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大规模经济调整的时期,是一个正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甚至惊人的工业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一系列调整和变革的结果,一方面是经济的广泛现代化和结构的重大调整,另一方面是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发展对于英国社会也产生着深刻的破坏性和毁灭性的影响.无数个人、共同体甚至所有地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变革,而且这样一些变革通常是以毁灭性的方式进行的.许许多多的人失掉了自己的工作,或者发现他们屈从于暴虐的工作方式,在这些工作方式中,他们的技艺被贬值,而且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创造性也被消灭了.对这些发展的反应趋向于分化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这些变化或变革的辩护者倾向于从纯经济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他们似乎习惯于坚持和关注经济的指标和参数.他们对于正在发生的一切所具有的人的方面的影响和道德向度也几乎是完全漠视的.  相似文献   
956.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7.
道德圈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二次大战结束之际,仿佛是给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做结论一样,维尔纳茨基提出了智力圈概念。在这位学者死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详述了这一理论的各项内容。维尔纳茨基写道:“科学思维强有力地改变着自然界。这一点在地壳化学元素史和生物圈结构中表现得似乎比任何地方都明显。生物圈是在整个地质时代进程中形成并通过其自身平衡而确立起来的。生物圈在人类科学思维的压力下,开始发生剧烈而又深刻的变化……显然,人的科学思维过程的这个方面是一种自然现象……”“科学思维作为生命存在物的一种表现,它实际上是不会停止运动的,它既然已在生物  相似文献   
958.
Human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a concurrent-chains schedule in which reinforcer amounts, delays, or both were varied in the terminal links, and consummatory responses were required to receive points that were later exchangeable for money. Two independent variable-interval 30-s schedules were in effect during the initial links, and delay periods were defined by fixed-time schedules. In Experiment 1,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three different pairs of reinforcer amounts and delays, and sensitivity to reinforcer amount and delay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matching law. The relative responding (choice) of most subjects was more sensitive to reinforcer amount than to reinforcer delay. In Experiment 2, subjects chose between immediate smaller reinforcers and delayed larger reinforcers in five conditions with and without timeout periods that followed a shorter delay, in which reinforcer amounts and delays were combined to make different predictions based on local reinforcement density (i.e., points per delay) or overall reinforcement density (i.e., points per total time). In most conditions, subjects' choices were qualitatively in accord with 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overall reinforcement density calculated by the ratio of reinforcer amount and total time. Therefore, the overall reinforcement density appears to influence the preference of humans in the present self-control choic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959.
儿童对图画喻意理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儿童对图画中隐喻情绪的识辨和理解的发展特点 ,进行了跨文化研究。旨在探索儿童对图画喻意的敏感性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图画认知发展的影响。 3 60名 4岁到 2 0岁的中英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表明 :在识辨作品任务及口头评价中 ,中国儿童比英国同龄儿童更早理解图画的情绪喻意 ,并很少对图画的悲伤喻意持忽略态度。提示不同文化背景下 ,儿童对图画喻意的理解存在发展上的不均衡性 ,中国的幼教方式也许促进了儿童对图画喻意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0.
The area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has given rise to the study of many interesting phenomena, including reasoning fallacies, which are also of interest to behavior analysts. Indeed,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of behavior analysis may be applied to study these fallac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research from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that suggests that humans are not the information-seekers we sometimes suppose ourselves to be. Nor do we utiliz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when it is presented. This is shown from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utilizing matching to sample and other behavioral tools (monetary reward, feedback, instructional control) to study phenomena such as the conjunction fallacy, base-rate neglect, and probability matching. Research from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can complement research from other perspectives in further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