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17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82篇
  1978年   71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01篇
  1957年   89篇
  1956年   86篇
  1955年   36篇
  1954年   43篇
  1953年   42篇
  1952年   42篇
  1951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文化盛世中的巴赫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M.巴赫金(1895—1975)这位哲学家、美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如今已驰名全世界。他是人文科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在研究他的创作。定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各种刊物专辑,巴赫金友人协会及其一本本专著,这些集中反映了西方人文科学家研究巴赫金遗产的情况。西方正出版和再版他的著作。日本已出版了8卷本的巴赫金文集。我国的巴赫金研究却大为逊色。巴赫金的某些著作已成为图书珍本。很少有人了解作为哲学家和独特的哲学美学创始人的巴赫金。 1989年10月在萨兰斯克市(该市“收容”了这位昔日的流放犯25年,并准许他担任教师——先是在师范学院,后来在莫尔多瓦国立大学)举办的巴赫金讲座是填补这项空白的最初尝试之一。1990年5月,中央电视台放映了影片《20世纪的预言  相似文献   
942.
美洲的技术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几年,技术现象,成为西方现代化的明显特征,在美洲哲学家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从1965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尔巴拉“民主研究所”召开座谈会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学术科目在美洲出现了,继而召集会议,开设讲座,出版专刊和书籍目录等等,专门讨论这种新学科。由于观点不同,我们要介绍的美洲作者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上:技术与价值,科学和技术在价值上的中性问题,技术社会和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943.
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乃是哲学发展史的理论再现。这不就是说,黑格尔体系无非是历史-哲学过程研究的总结吗?但是为了做出这种总结,必须要有一种能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以后研究结果的哲学观点做主线。显然,这种哲学观点不可能是总结哲学史的结果,即使总结可以证明哲学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孰先孰后,是黑格尔体系先于他的历史-哲学研究还是  相似文献   
944.
我们持续不断地提出真之诉求,这一基本事实是我们哲学思考的出发点。真理包含了三个层面:实在论层面、实用主义层面和现象性层面,它们在根本上相互关联着,这使得真理概念具有了一个三元结构。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是"、时间、空间、话语、意识、自由和幸福等哲学事态,并在其中发现同样的三元结构。借此,真理概念最终得到了完整论证,它在哲学上的位置也得到了明确呈现。  相似文献   
945.
尼采在他的自传《看啊,这个人!》中说,“如果有哪个心理学家说出了我所未说过的话,那么这或许是一位细心的读者的第一灵感。这位读者是和我有缘的,他以大哲学家们读贺拉斯(Horace)的方法精通了我的著作。”如果尼采真的是这么一位独一无二的心理学家,至少在他说出这句话的1888年,  相似文献   
946.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区别为基础和上层建筑,这种区别是把历史看作社会经济形态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的历史观在理论上的一个决定性的出发点、只有作这种区别,才有可能在科学上严格地、唯物主义地研究和理解社会生活。必须从唯物主义地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才能从理论上说明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之间的特殊社  相似文献   
947.
迄今为止,我们只注意到了知识的客观化形式以及与个体主体不可分割的那些知识之间有着深刻的相似之处。在某种情况下,除了明确的知识外,还存在着不明确的知识,这种知识只因为反思的结果才能变成明确的知识。谈到反思,那么不论是对客观化知识的反思,还是对与个体主体不可分割的知识的反思,与其客体的关系原则上都是一样的。我们称反思是“客观的”,仅仅是指下述事实:  相似文献   
948.
2020年最后一天,郭永玉教授应《心理新青年》网络平台的邀请,接受了两个小时的访谈。他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强调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回顾了他先后在华中师大、南京师大、武汉大学和在国外的求学过程,认为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虽然是其所涉及的看上去跨度很大的三个学科,但有一种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人性问题。郭教授还谈到人格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问题,结合社会阶层研究讨论了心理学促进社会治理的途径,强调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和使命,认为既要重视学术服务社会特别是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又要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最后,他对青年一代学者提出了治学的建议,希望青年学人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大格局,做出无愧于时代要求和自我理想的新贡献。访谈全文经《心理新青年》授权《心理学探新》发表,特向《心理新青年》编辑部的所有同事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49.
苏联在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逐渐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动者,帮助他们克服资本主义的残余意识(其中包括宗教偏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执行这个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时,宣传科学知识则起着巨大的作用。科学和宗教是正相反对的东西,是两种根本上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变相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和宗教相反,科学是自然界、社会、思维以及它们客观发展规律的可靠的知识体系。宗教、对各种怪异现象的信仰、超自然力  相似文献   
950.
<正>俞吾金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分别从三个角度指出了青年黑格尔在批判现代性方面的重要贡献,我们知道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在康德以后的德国哲学中逐渐展开的。文章主要提到了这样三个方面:1."实证的宗教",被黑格尔定义为"实证的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