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8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17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2篇
  1996年   4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82篇
  1978年   71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01篇
  1957年   89篇
  1956年   86篇
  1955年   36篇
  1954年   43篇
  1953年   42篇
  1952年   42篇
  1951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济关系的所有不同形态在实践中差不多总是表现为物的关系。生产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同物发生联系。人生活和活动在物质世界中,与他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这种同他人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一些人生产产品,而另一些人则消费产品。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这种某一个人生产的产品被另一个人用于生产或者个人的消费的情况,正在越来越普遍。反之,每一个人消费的并不是他所生产的。一个人生产的物被另一个人所消费。物不仅应该通过生产过程,而且在进入消费之前还要通过分配和交换的过程。因此,在生产  相似文献   
192.
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种种矛盾进行深刻而又全面地研究,这无疑是必要的。本文只对社会主义经济矛盾之一——管理的形式与内容矛盾的某些方面做些分析。形式化的过程及形式化的结果是复杂多样的。形式化的结果可表现为法律行动、行政命令和社会传统(“不成文的法规”),但下面将探讨的则是形式化的两种基本经济方式:第一种  相似文献   
193.
认识德谟克利特(约生于公元前460年,卒年不详)的伦理观点,并确定这些观点在伦理学史上的地位,遇到了一个困难。我们所见到的这位哲学家的某些伦理学残篇(这些残篇的真实性至今还有争议)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对这些残篇中那些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成为伦理学上思想争论的主要对象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论断。一方面,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可以说是他的伦理学的自然主义的(甚至是享乐主义的)方面的命题:“……快乐  相似文献   
194.
195.
《结构》之后的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槪略阐述了库恩本人自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以来三十年的科学哲学探索历程。探索的中心议题是在肯定理论变化间存在不可通约性的前提下,科学知识是如何进化发展的。库恩强调了科学发展与生物演化之间的相似性,并自认为他是一位后达尔文康德主义者。库恩认为,在知识分化与改变过程的內在基础中,有某种类似康德的自在之物存在,它是永恒的、固定的和稳定的东西,且是不可言说、不可描述的,是处在时空之外的。仅此而论,库恩的这一新主张,是否会在目前科学哲学的平靜湖面上形成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新局面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96.
欧亚主义体现在《走向东方,成就与展望,欧亚主义者的主张》这本论文集中。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关注,震动了思想界。论文集由一篇序言和四位作者的10篇文章组成。  相似文献   
197.
我与我的朋友Z.皮利辛在饭后曾进行过一场辩论。它涉及皮利辛(Pylyshn)所提出的下述论断:“如果没有一个关于心理表征的内容同一性的精确规定的概念,那么认知心理学就是不可能的。”后来我想到,拒绝这一论断的理由直接与D.戴维森对于意义理论和心智哲学的众所周知的影响有联系,因而在皮利辛的允许和宽恕(但愿如此)下,我便决定在本文中主要阐述我反对他的论点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8.
1982年12月,美国哲学学会在东部分会年会上就我的著作《理性,真理和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举行了一次专题讨论会。H.菲尔德和G.哈曼所写的评论文章已在1982年10月号的《哲学杂志》上发表,而其中只有我所作答复的一个简短摘要。下面是我的整个答复,以前从未全文发表过。  相似文献   
199.
在今天这个已变得如此狭小的世界上,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尤其是核灾难对人类的威胁,要求在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一种理性的共存格局。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用理性来协调人们的行为举止,不是由于其自身,而是由于明显的物质方面的生存危机,今天具有前所未见的发展机遇。最迟自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科学已经被看作是最佳的理性  相似文献   
200.
科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分类与系统论自有了科学以来,自有了欧洲哲学以来,人们就梦想着科学的统一,梦想着能有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即使在科学哲学创立之前,希腊人的思想就发展到了这一步,即认为甚至科学和哲学也能构成一种哲学的统一。这种观点的影响早已烟消云散了。今天,在这种观点一度占支配地位的那些领域中,我们不断发现了一些未曾阐述清楚的经验关系和系统关系。我们不再讨论科学(与或不与哲学)的统一,而是讨论学科性、多学科性和学科间性,抚昔追今,我们所探讨的知识秩序已不再能用知识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