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experiment sought further support for the view that early stage Alzheimer's disease (AD) disrupts cognitive structures that cast experience into a temporal framework. Forty participants, evenly divided between normal elderly (NE) and persons diagnosed with mild AD, viewed 19 lists of 14 pictures each. Following the presentation of each list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he most recently experienced picture (target) from 3 pictures. A second stimulus was a picture never previously seen; the third picture was a distracting item that had appeared in the list on either one or three occa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reas choice accuracy of the NE group remained largely unimpaired regardless of the delay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judgment task or the frequency of the distractor, the AD participants exhibited large and profound deficits in temporal judgments, especially when distractor frequency was greater than the more recent event. In effect, the AD group relied on how often an event occurred rather than the time of its occurrence.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that found AD patients deficient in forming a temporal representation of their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52.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在我国的修订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为了满足科研与实际工作对团体智力测验的迫切需要,由17个单位组成的全国协作组对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进行了修订。常模团体的建立以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按各地区人口分布,各类人员比例取样,共包括年龄跨度从5岁半至70岁以上的5108人。经过标准化的施测手续,测定了1986年中国城市常模。 测验结果的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等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研究。 研究发现除40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均无显著男女差异。本研究还对中国大陆城市青少年的成绩与香港、英国和新西兰相应年龄组的成绩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53.
阅读中自然学习生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儿童阅读时从语境中自然学习生词的过程及其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301名三、五年级小学生参加了实验。首先要求他们阅读文章,然后测验他们对文章中生词的知识。本研究在不同年级和能力的儿童中都发现了显著的自然学习效应。结果还表明,词的概念难度、词结构的语义透明度、语境线索强度和儿童课外阅读量对儿童的自然学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
本工作对两例先天性无痛症患者对于致痛性强刺激的知觉和反应进行了研究(例1女,10岁,例2男,13岁)。对照组为20例正常儿童,性别和年龄均与患儿相匹配。 结果:1),生活中痛:两例患儿均无(包括痛感觉和痛反应)。2)实验性痛:①痛感觉:两例患儿均无;②“痛”反应:例1有“痛”反应(脉搏和呼吸的变化以及行为反应明显,大致与正常儿童相似)。例2无“痛”反应(脉搏和呼吸的变化轻微,无行为反应,与正常儿童不同)。 由结果看来,先天性无痛症患者似乎可分为两种类型:不完全型(如同例1)和完全型(如同例2)。存在有“痛”反应而无痛感觉的无痛症患者。 本工作结果从另一侧面为痛的两成分学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5.
以40个中文词和20个非词以及相应的英文译词为材料,以词汇判断中的重复效应为研究途径,对32名外语系本科生进行了中—英双语读者词汇表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单词以相同的语言重复呈现时(在语言内重复条件下),被试对重复词的判断时间显著缩短,判断准确性显著提高。而当单词以不同的语言重复呈现时(在语言间重复条件下),对重复词的反应时间与错误率与对新词的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我们得到的语言内的重复效应与独立存储的假设相一致。我们认为,中—英双语读者对来自两种语言的词汇信息是分别存储在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中的。  相似文献   
56.
《太一生水》“神明”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郭店竹简面世以来,《太一生水》引起举世瞩目,对其“神明”的诠释见仁见智。本文在全面总结了对《太一生水》之“神明”的各种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太一生水》的宇宙论系统,提出了对“神明”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57.
提出制约新农合制度发展的瓶颈有:筹资方式及筹资成本问题、筹资水平、补偿内容的设计问题、过多照搬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管理方式、管理能力与管理手段、位于卫生局内的合管办、无法实现“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8.
在生理水平的血管壁切应力属于优性因子,能促进血管重建,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调节内皮细胞分泌功能,使内皮细胞形态产生适应性变化;而显著升高或降低的血管壁切应力则属于非优因子,导致高血压恶性循环发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血栓形成。实现切应力非优向优转化的重要途径是降低高血压和选择性阻断切应力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59.
浅析肿瘤疫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疫苗作为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的方式,目的是激发启动,调节增强机体固有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以维护机体生理平衡。具有使机体由被动抗癌向主动抗癌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