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0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6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伦理-经济关系是道德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课题.20世纪的中国道德哲学的发展,历史而共时地存在三大理论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韦伯新教伦理的\"理想类型\",还有所谓\"经济伦理\".三大理论范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但也都内在着深刻的矛盾.21世纪的文明将是生态文明.21世纪道德哲学和道德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既不是机械的\"决定论\",也不是抽象的\"气质论\"和\"立法论\",而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辩证法精髓,融摄三种范式并扬弃它们的内在局限的\"生态论\".辩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既是21世纪道德体系的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必须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92.
采用学习 -再认的方法对自由复述、部分特征的言语命名复述和视觉表象复述三种实验条件下图形的记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图形记忆中存在明显的难度效应 ,难以命名图形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易命名图形 ,反应时低于易命名图形。 (2 )被试在复述图形时 ,更倾向于选择那些难以命名的特征作为复述对象 ,以便把整个图形都记住。 (3)易命名图形的言语命名复述成绩好于视觉表象复述 ;而难以命名图形则不存在这种差异。两者自由选择时 ,将加快记忆提取的速度 相似文献
93.
为考察初中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变化轨迹及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关系网络问卷、孤独感量表对西安市的875名初中生(M=12.73±0.18;男生494名)进行三年追踪测量,使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三年,中学生的友谊质量逐渐提高,孤独感水平逐渐下降;(2)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和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初中三年期间二者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3)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可显著预测初一时的孤独感水平(β=-1.77,p<0.001)及随后的发展速度(β=0.20,p<0.05);(4)男生的孤独感水平初始值高于女生,友谊质量的初始值则低于女生;高SES个体孤独感的起始值高于低SES个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三年期间个体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动态变化关系及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对改善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郭昊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0,41(4):24-27,34
调研我国27种药学和中药学期刊2018年刊发论文中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和福利状况以及期刊稿约中关于动物实验研究的伦理要求。结果发现,23种期刊声明通过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的论文比例低于14%,25种期刊注明动物伦理审批编号的论文比例低于5%,各个期刊声明遵循有关动物使用和操作指南的论文比例均低于10%。部分论文实验动物福利状况的表述不清楚,动物实验所遵循的指南和原则表述不规范;大部分期刊稿约没有对动物实验研究伦理提出明确要求。建议尽快加强相关期刊编辑的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意识,及时完善稿约内容。 相似文献
95.
96.
超越的存在、意向的存在与真实的存在——兼论布伦塔诺的“意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哲学中凸显的"意向性"主题据说发端于布伦塔诺。他以"意向的内存在"为基本依据区分"物理现象"与"心识现象"。然而,他并未将"意向的"主题化和术语化,它可被"对象的"替换。如果从布伦塔诺特定的经验立场出发,拥有"意向的内存在"的心识现象同时具有真实的存在,而物理现象只有意向的存在,常识现象只有超越的存在。三种现象中,只有对心识现象方可作出明证判断。"意向的"在现象学中向"意向性"主题转变表明哲学或是对实践问题作出退让,或是陷入玄虚;在语言分析哲学中向"意向性"主题转变则表明哲学或是对语言或是对常识作出退让。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为学术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代表着两种“理一”而“分殊”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生命过程。在这两个世界中,伦理与道德的生命形态,在黑格尔看来,都是“精神”,即伦理的“精神”与道德的“精神”。伦理的精神本质上是实体的精神,或诸伦理实体的精神;而道德的精神则是一种道德的自我意识或“伦理世界观”。但是,无论在伦理还是道德的生命世界中,都内在一些基本矛盾,这些矛盾是伦理或道德“精神”发展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伦理精神和道德精神的本性都是扬弃矛盾,实现和谐。如果将“伦理世界”当做“精神”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