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44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7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3588篇
  2017年   2907篇
  2016年   2352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2626篇
  2010年   2720篇
  2009年   1667篇
  2008年   1928篇
  2007年   2469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In this article, we used results from two studies to show the need to go beyond linguistic equivalence to establish construct validity and measurement invariance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Study 1 examined Rosenberg Self-Esteem (RSE; 10 items) data from 156 Mainland Chinese youth (M = 13.8 years, SD = .53) and 213 Chinese-American youth (M = 13.6 years, SD = 2.1) from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families.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RSE has been widely used. Study 2 included 1060 Mainland Chinese youth (M = 15.6 years, SD = 2.3) and 412 racially diverse American youth (M = 16.0, SD = 2.9) from all SES backgrounds.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third and newest edition of the Behavioural Assessment System for Children-Self Report of Personality (BASC-3-SRP; 189 items). We translated and back-translated the BASC-3-SR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establish linguistic equivalence. All participants were females. Study 1 showed that the RSE had acceptable internal consistency but lacked construct validity. Study 2 showed that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ed BASC-3-SRP had good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but nine of its 16 subscales lacked measurement invariance.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measurement issues facing interna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93.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im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 are crucial in shaping an individual’s behavior and real‐life decisions toward being creative.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d and examine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how two kinds of implicit theories—the growth mindset of the creative self and the stereotype of creative others—are associated with creative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eativity motivation. Participants were 606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were enrolled in an education major in two universities in China. Overall, the study found that Chinese students held a positive image toward a creative student, regarding him or her as highly competent, warm, and popular. Student perceptions of a creative other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growth mindset of creativity. Moreover, results verified both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eativity motivation on growth mindset,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positive stereotyping of the creative other on students’ creative achievement. These findings point to promising creativity motiv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a malleable view of creativity and of creative role models, that may, in turn, promote creative achievement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do, learn, and accomplish new things.  相似文献   
94.
负性人际交往经历和负性社会事件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导因素, 而社会功能受损是抑郁症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 患者通常表现出对社会疼痛的情绪失调。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在负性社交情境中或面对负性社会事件时的情绪调节能力, 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考察抑郁症患者在腹外侧前额叶(the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VLPFC)被激活后其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当右侧VLPFC被TMS激活且患者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时, 实验组患者(n = 64)比对照组患者(n = 63)在社会排斥情境下报告了更弱的负性情绪体验, 这说明激活右侧VLPFC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社会疼痛的外显性情绪调节能力。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的首次尝试, 实验发现不但支持了VLPFC与认知重评策略的因果关系, 还为临床改善抑郁症等社会功能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明确的神经治疗靶点。后续研究还需探讨多疗程TMS刺激方案、改变社会疼痛的诱发方式、对比左右侧VLPFC的治疗效果、尝试使用其他的情绪调节策略, 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优化TMS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5.
陈玉明  李思瑾  郭田友  谢慧  徐锋  张丹丹 《心理学报》2021,53(10):1094-1104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 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 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 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 = 32)或右侧DLPFC (n = 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 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 = 31)无差异, 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 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基本需要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攻击问卷,对北京市六所本科院校的864名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的抑郁和攻击性,负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2)基本需要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抑郁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导师排斥感知与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排斥感知越强,基本需要的满足水平越低,进而导致研究生的抑郁水平越高、攻击性越强、生活满意度越低。即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98.
田一  王莉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报》2021,53(9):1003-1017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 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 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 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 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 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相似文献   
99.
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安徽、天津的培训机构中的401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以组织支持感作为中介变量,以积极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职场排斥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的建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职场排斥水平越高,其建言行为水平越低。(2)组织支持感在职场排斥与建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职场排斥通过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的建言行为。(3)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受到积极心理资本的调节,积极心理资本会增强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