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权力感对建议寻求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一基于组织背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2名企业员工进行了施测,初步发现了权力感、自信及建议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二以119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的方式,再次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三以179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谦卑对"权力感-自信-建议寻求"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违规和违法事件中,旁观者对不同社会身份行为者的责任归咎是否具有一致性,研究要求被试对三组不同身份匹配条件下(官员/普通人、富人/普通人以及官员/富人)的违规和违法行为进行责任归咎,结果发现,无论是对违规行为,还是对违法行为,人们对具有官员身份的行为者的责任归咎最为严苛,对具有富人身份的行为者的责任归咎其次,而对既非官员也非富人的普通人的责任归咎则相对宽容,因而责任归咎中具有明显的身份效应。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负性情绪对大学生多目标追踪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实验要求被试在观看国际情绪图库中的负性或中性图片后,完成多目标追踪和点探测任务,同时设置基线条件作为对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考察不同情绪图片条件下被试的诱发情绪状态。研究结果发现:(1)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后状态焦虑程度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提高,观看情绪图片有效诱发了被试的负性情绪;(2)基线条件下的被试追踪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条件,基线条件和负性图片条件下的追踪正确率无差异,说明训练可以提高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但负性情绪抑制了被试在基线追踪任务中的训练效果;(3)负性图片条件下的点探测觉察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条件,说明负性情绪影响了被试的注意资源分配。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可能干扰了被试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使得个体更易受刺激驱动的注意系统影响,并且在追踪过程中影响被试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和转移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诺贝尔奖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中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以诺贝尔奖级研究为战略目标。其实现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战略管理基础研究,可能较早取得突破的优先学科领域战略管理规划,世界级医学科学家为首的战略管理主体,系统有力的战略管理措施,优良的战略管理“土壤”。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权力已是目前权力研究的主流,但权力的认知研究结果和外部效度均受制于其实验操作范式.对国外现有权力操作范式进行分析,可在促进其完善的同时,更对建构适合中国背景下的权力操作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对现有主流权力操作范式,即奖惩法、回忆法、信息控制法、具体数值法、BATNA法、语义唤起等方法介绍,以及对其实证应用与检验结果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各种范式的优势与不足.现有学者较少意识到该点,使用各范式时不加区分,这引起了各范式在适用研究、多等级操作、相关概念操作等方面的混乱.未来研究仍需从角色分配、区分自我权力与他人权力操作、操作检验等角度,改进现有权力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不同任务的自我参照效应对探讨儿童自我—他人的区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三个实验探讨了4~9岁儿童出现自我参照效应的时间。研究操纵了由自我所有权和自我参照评价引发的两种自我意识:以物体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和以概念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实验1用所属物的类别任务、实验2和实验3使用特质评价任务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5岁儿童记自己的物品比别人更多,表明儿童能以物体为基础区分自我与他人;(2)7岁儿童出现对自己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记忆优势,表明儿童能以概念为基础区分自我与他人。研究结果证明了在儿童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过程中,自我所有权为基础和自我参照评价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存在明显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目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品价格及使用方便程度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治疗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规范该类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执行功能紊乱理论(Theory of Executive Dysfunction)、弱的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和心理理论假说(The Theory of Mind Hypothesis)是解释孤独症认知障碍的三种重要理论。本文着重通过回顾以往的实验研究来探讨三种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进的方向, 以及三大理论之间的关系。三者可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孤独症认知障碍的机制, 如何综合起来更好地揭示孤独症的认知障碍和病理机制, 尚需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同时更多地考虑不同认知因素的交互影响以及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可能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组织氛围是员工对组织环境的主观知觉。文章在回顾组织氛围研究起源、总结归纳组织氛围定义的基础上, 给出了组织氛围的新定义。组织氛围有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分析水平, 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测量方法。组织氛围与组织文化既存在区别又密不可分。组织氛围的形成机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常用社会信息加工、社会交互作用、吸引选择磨合、涌现和意义建构等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组织氛围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拓展组织氛围的跨文化及其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