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8篇
  1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群体卷入模型:理论背景、内容介绍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明  段锦云  傅强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28-1635
群体卷入模型借鉴社会认同的思想,在群体价值模型、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模型认为程序公平通过社会认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型还概括了程序公平的四个成分,区分了尊敬感和自豪感,以及资源判断和认同判断对行为卷入的不同影响方式。群体卷入模型的提出为解释群体内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了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因素,在更加复杂的群体情境和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2.
原来被称为“富贵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加 ,对该病的治疗亦提上了一个重要的高度。然而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 ,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不同的地方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有的方案只能带给患者更大的痛苦 ,导致医源性的病情加重。因此 ,医生本身素质的提高 ,尤其是哲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不仅有益于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 ,更有益于他所治疗病人的早日康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既要考虑患者眼前的病情 ,又要兼顾病人长远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完全摆脱疾病的束缚 ,达到彻底的临床治愈 ,这本身也就是一…  相似文献   
123.
群体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特性被称为群体实体性。研究从行为的行动目标和动作形式两个特征维度出发,探讨了行动目标一致性和动作形式一致性如何共同作用于群体实体性。结果发现,在不同群体规模下,群体成员具有一致目标的群体实体性均高于不一致条件,但只有当行为发生在群体情景且符合合理性原则时,动作形式一致性对该影响关系才起到调节作用。该结果表明,只有当行为发生在群体情景且符合合理性原则时,行动目标和动作形式才联合作用于群体实体性。  相似文献   
124.
日常生活世界的道德秩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道德秩序是如何可能呢?本以先秦儒家的努力来尝试回答此问题:从先秦儒家对传统社会的伦理结构的认识,道德秩序的建构所应对的“欲”、“恶”的基本焦虑,以及传统道德秩序的“仁”—“礼”运行模式等方面来见证日常生活世界道德秩序的稳定性和规范化并非自然而然的,而是有一个自觉努力的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5.

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是研究我国早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填补了中国医学史发展的空缺,其中外科疾病的记载最为丰富,现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简帛文献中的外科病名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外科疾病命名以症状、病因、病位等单一要素或多要素组合为主要方式,并总结其具有名实不副,病症混杂;标本合一,权衡标本;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病先于证,辨病为主的主要特点,通过简帛文献中外科病名的研究,以管窥当时人们传统医学思维方式和对中医疾病观认识。

  相似文献   
126.
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及“毒性”的物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用药的广泛验证,但带来的安全性(“毒性”)问题也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和同处方的口服剂有效性和“毒性”的特点,认为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来自于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物质则是导致“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进而提出从严监控中药注射剂中的大分子物质是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7.
对中部某省公立医院与疾病控制机构的医防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疾病控制体系、利益关系、医学教育专业化是医防关系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医院疾病控制工作、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改革医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8.
非医用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性别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D)性别的非医学用途,尚有很多争议。从伦理学角度考虑,非医用PGD性别选择存在文化差异,在亚洲一些国家可能会引起人口性别比失衡以及性别歧视等,在西方一些国家可能不存在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29.
医院提出“病人就是上帝”的口号并没有让广大患者得到真实的利益,新时期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于培养医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则需要医生树立起把自己看作上帝的高尚信念。  相似文献   
130.
后基因时代到来后蛋白质组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系统化和网络化研究神经源性疼痛模型中,神经系统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必将是未来疼痛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用于判断疼痛的新工具,更有利于疼痛机理的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