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我国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由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维度组成,四个维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依据验证的结果设计了两个幼儿自我控制的现场实验,将实验结果与问卷结果相比较,二者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2.
为了扩大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研究乙肝阳性者能否作为供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简要介绍国内外乙肝阳性者作为供体的临床事实,重点分析了乙肝阳性者作为供体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3.
阐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借鉴时肿瘤发病机制的一些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进行细致的剖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4.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卦象、易数与阴阳合德三方面论述了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源是来自<周易>,与易学思想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肺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是全身炎性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肺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是降低全身炎性反应,减轻或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探讨体外循环肺损伤的机制和保护进展。  相似文献   
26.
心房解剖及电重构基础上的多发子波折返是慢性房颤的维持机制,支持线性消融策略;导管消融有关的操作逐渐标准化;盐水灌注导管和三维标测系统等新器械不断进展;慢性房颤消融策略的争议逐渐减少,采用肺静脉隔离加线性消融者越来越多;消融终点更多的以肺静脉隔离和线性阻滞为主,以直接终止心动过速为终点者减少。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时机已经成...  相似文献   
27.
西方现代细菌学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首先在法国建立,并在德国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也被介绍到中国.其进入中国有以下几条线索:传教士和来华医生带来有关知识;去西方留学人员带回有关新知识;西方细菌学研究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战争因素.  相似文献   
28.
闪光滞后效应(flash-lag effect)是指在与运动物体一致的位置上呈现闪光(flash),知觉上闪光落后于运动物体的视错觉。延迟差异理论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视觉系统加工闪光的速度比加工运动物体慢。根据该理论,作者预测:如采用知觉加工速度更快(或更慢)的客体替代闪光,应能相应地产生更小(或更大)的闪光滞后效应。为了检验该预测,作者以"客体突现"(onset)和"客体消失"(offset)替代闪光滞后实验中的闪光,结果发现,"突现"的知觉滞后大于"消失",但时序判断任务表明"突现"的知觉延迟比"消失"短。该结果并不支持延迟差异理论。  相似文献   
29.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此外,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中,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在功能上相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0.
审美能力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本文介绍了审美的认知神经模型, 以及相关研究的实验范式, 对各种刺激材料和任务进行了评价。回顾了近年来脑成像研究的主要进展, ERP和MEG研究证明审美包含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加工阶段, 与审美判断相关的ERP成分为300~400 ms 额中部负成分和440~880 ms 头皮后部晚期正成分。fMRI研究发现与审美相关的主要脑区包括尾状核、框额部皮质和扣带前回。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区分审美的不同方面的神经机制之间的差别, 扩大刺激材料范围, 更深入地探讨复杂因素, 如文化因素对审美神经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