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9篇
  35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自2014年来, 研究者在视觉加工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序列依赖效应(当前刺激加工向先前刺激方向偏移的吸引性加工偏差)。近期研究发现:该效应广泛存在于视觉加工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朝向、空间位置、数量等低级特征, 也包括身份、吸引力、美感等高级属性); 其来源极为复杂(包括感觉编码、高级皮层的反馈调节、工作记忆、决策模板、感知与决策的级联等), 反映出不同层次的过往加工痕迹向当前认知的投射。针对该效应的典型特征、影响因素、认知与神经机制, 已涌现大量研究, 同时也存在严重争论, 亟待研究者深入探讨和厘清。  相似文献   
122.
    
The building of a shared community requires enduring efforts. The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s the largest community of human society for nation-states so far,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In this era, globalization needs to be oriented at demolishing the false universality in the past and rebuild the genuine universality, which makes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constructively logical in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The new universality is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In essence,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are a “common good” formed by all nations for their common interests, common need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which makes them a new universality. The emergence and formation of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was developed naturally in the long term among the exchanges of all 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inking mode,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focus on the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in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the countries and the nations instead of hegemonic rationality, while adhering to the consultative princi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unite the value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heir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reveals that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dialectically unite cultural commonness and particularity.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nd its core shared values has in fact proposed a new model for human advancement. The fundamental connotations of the new model for human advancemen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aspects: new cultural value, the new paradigm of civilization, and new cultur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23.
已有研究表明,扩张身体姿势可启动个体的权力感。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实验1考察身体姿势对免惩罚游戏的提议者进行金钱分配时的影响,实验2和实验3分别考察最后通牒游戏、免惩罚游戏的回应者在蜷缩和扩张姿势下对各种分配类型方案的拒绝率。结果表明,与蜷缩姿势相比,扩张姿势使个体更倾向于在免惩罚游戏提议者角色时做出更多的利己不公平分配,同时使个体更倾向于拒绝最后通牒游戏和免惩罚游戏中的不公平分配。本研究证明了扩张姿势启动的权力感可影响个体的公平决策。  相似文献   
124.
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范式,探讨父母物质主义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序列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武汉市一所综合性大学858名具有网络购物经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物质主义、大学生物质主义、社会比较和网络强迫性购物两两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父母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在父母物质主义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物质主义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一是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的序列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父母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具有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因素(物质主义)和同伴互动因素(社会比较)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5.
“养育脑” (parental brain)是成人响应婴儿刺激(面孔、声音等)时, 大脑中与养育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神经回路的总称, 主要涉及动机-奖赏、共情、情绪调节和执行功能等网络, 眶额皮层、前扣带皮层、前脑岛、杏仁核和辅助运动区等核心脑区。而成人养育经验、催产素和精神障碍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养育脑”网络, 具体表现为育儿经验的增长以及催产素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成人对婴儿刺激的加工, 而精神障碍则损害了其对婴儿刺激的加工。未来研究可考察追踪“养育脑”在不同时期大脑结构的变化以及多脑间的协调同步。另外, 还需进一步探究父亲异常“养育脑”的神经基础, 重视异常父母的预防和干预以及加强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6.
多项式加工树(multinomial processing tree, MPT)从理论模型出发,使用多项式模型来拟合行为数据并估计理论模型中各个加工过程发生的可能性。该模型能够有效分离和量化不同心理过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认知研究之中,如态度、刻板印象等。本文首先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并以道德判断为例说明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最新应用。最后,总结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即可以作为一种方法提高研究的效度和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指出其潜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7.
Q矩阵作为连接认知和测量的桥梁,在认知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应用Q矩阵解决认知诊断相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首先整理Q矩阵的相关概念、算法、性质及其在认知诊断中的作用;并根据Q矩阵可计算理论构念效度、可以构成格等,指出Q矩阵是特殊的关联矩阵;接着介绍Q矩阵理论研究方面的几个近期发展;并对Q矩阵未来的应用研究作出展望。期望本文能为测量工作者更灵活地利用Q矩阵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8.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有65篇文献153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 N = 8659)。元分析结果显示,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r = 0.34); 调节效应检验表明,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影响, 但不受隐喻映射方向、研究范式和感觉通道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并且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调节, 具体而言, 东方文化背景下个体的道德概念具身隐喻更强, 道德概念与空间维度和大小维度的隐喻联结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9.
丁锦红  汪亚珉  姜扬 《心理学报》2021,53(4):337-348
本研究通过控制深度视觉线索, 分析3D SFM (structure from motion)知觉中的眼动特征, 探讨注意对SFM知觉判断的影响及其时间进程。结果显示, 有线索刺激比模糊刺激的判断更加快、更加肯定(百分比更高); 眼睛移动方向和微眼跳方向都分别与知觉判断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 微眼跳频次、峰速度和幅度也都分别表现出深度线索的促进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SFM知觉过程大致分为速度计算和构建三维结构两个阶段; 注意对SFM知觉的调节作用主要发生在构建三维结构阶段; 注意从150 ms开始指向选择对象, 驻留持续约200 ms后, 从局部运动矢量流转移到整体运动方向的知觉判断。  相似文献   
130.
在网络突发事件的产生和传播中, 人们往往更关注负面信息的加工和传递, 存在负性偏向。本研究依据事件酝酿、爆发、蔓延阶段的特征, 构建心理机制模型, 通过3项研究分别检验了信息内容、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中负性偏向的产生和发展。结果表明, 负性偏向不仅产生于网络突发事件的源头语篇中, 还产生于个体信息加工和人际信息传递过程, 表现为个体对负性词汇更好的记忆效果及更高的辨别力, 以及网民间对负性信息的选择性传递和对模糊信息的负性解读。研究有利于认识网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规律, 科学应对舆情危机, 创新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