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研究目的:考察反应时与智力的关系以及通过模型对比考察4PLRT模型特性。方法: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为例,对4PLRT模型与3PLRT模型作比较研究。结论:(1)项目时间参数与难度参数正相关,可以依据时间参数将瑞文标准测验划分成三大部分。(2)能力估计结果比较:由于项目参数和被试速度参数的作用,CTT条件下能力相等的不同被试在计时与非计时条件下存在差异。(3)关于被试的答题策略:被试会基于自身能力而充分权衡时间与准确性的关系。这两种不同模型下被试的能力值之间的比较也说明了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智力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62.
蔡丹  李其维  邓赐平 《心理学报》2013,45(2):193-205
研究选取上海111名(男生48名, 女生63名, 平均年龄11.97岁)初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55名与数学学业优秀学生56名), 根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将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 又从空间与几何领域中选取初一数学学业知识点——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在不同内容知识领域的解答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记忆成分。结果发现:(1)数与代数学习需要中央执行系统、视觉-空间模板、语音环路三个成分的共同作用; 空间与几何学习主要受到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影响, 但不存在语音环路的影响。(2)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任务的成绩影响最大的是视觉-空间模板, 其次是中央执行系统, 语音环路对该任务作用不明显。两个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在初中不同年级的各类数学学业任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中央执行系统和视觉-空间模板相对更具有普遍性作用, 语音环路具有特殊性作用, 并且随着年龄增高, 视觉-空间模板对数学学业任务的作用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63.
在中国大陆,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决策,包括研究者的告知和研究者的导向、人体研究不同分期或类型的差别、受试者个体特质的状况、受试者家庭及类家庭成员(朋友、同伴等)的观念.这些因素与家庭的相关度不尽相同,家庭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人体研究中参与决策表现出不同范围和深度.论证了在受试者知情同意决策过程中,需要受试者家庭或类家庭成员的参与,以实现保护受试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医患会话中,患者常在被告知诊断结果前进行自我诊断,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在医生的专业技能与患者自我诊断技能不断协商讨论之中,医患双方可能产生相互影响.首先提出患者病因自我解释的语言特点,分析患者病因自我解释的两难决策.结合语料实例,指出医生回应患者病因解释的三种结构模式,最后对医生的回应策略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5.
采用实验室观察及问卷法,考察学步儿行为抑制性、母亲养育方式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抑制性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母亲保护担忧负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2)性别能调节母亲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母亲鼓励独立负向预测男孩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女孩内隐问题行为;保护担忧负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正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与艾滋病患者交往意愿调查问卷,通过测量获得对艾滋病患者有较高交往意愿的防艾宣传者100名,并随机抽取其中30名作为实验被试,完成了两组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普通正性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负性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低于艾滋病与一般消极性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正性词相联时的反应时;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正性人际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负性人际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与艾滋病和负性人际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正性人际词相联时的反应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各类传染病患者的内隐交往意愿处于同一水平,但相对于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而言,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消极厌恶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7.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is a theory which takes the executora's motivation as the basis of moral judgment. One presupposition of the theory is that motivation can be a common object of understanding. However, motivation exists only in the heart of the executor, and cannot be known exactly by others, so motivation cannot be perceived like a common object, and thus, logically, cannot be the basis of moral judgment. Even if the executor's motivation is accepted by others and turned into a common object, the motivation still cannot become the valid basis of a moral judgment. This is the dilemma of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In practice, the dilemma appears as follows: if one insists on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one can be led to the result that people do evil with good intentions. However, just because motivation cannot be the basis of moral judgment does not mean that motivation is of no significance. Good motivation is always better than evil motivation. Therefore, in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carry out motivation education and teach people to strive to have good motivations for their behavior. This is the value of motiv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68.
运用追踪设计和分层回归分析, 探究了281名儿童6个月和14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恐惧和微笑大笑如何影响24个月时父母养育方式, 以及这种影响是否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6个月时, 仅受限后沮丧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母亲严厉的养育方式, 14个月时受限后沮丧仍能正向预测母亲的严厉, 恐惧也能正向预测母亲的保护担忧, 而微笑大笑能正向预测母亲的接受, 负向预测母亲的严厉和保护担忧;(2)6个月时, 儿童的受限后沮丧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父亲的严厉和保护担忧, 14个月儿童的受限后沮丧仍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父亲的严厉。  相似文献   
69.
最佳适配理论、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模型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气质、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最佳适配理论强调气质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良好匹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而不良匹配则会带来适应问题。素质-压力模型强调在不利父母养育条件下,具有"风险"气质特质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而对"弹性"气质的儿童影响不大。差别易感模型则认为儿童"易感"的气质特质在良好的抚养条件下表现得"更好",而在不利的抚养环境中表现得"更差"。围绕三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结果,对当前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细分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从气质与积极养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养育过程中父母角色分工的差异,以及气质与养育方式动态作用机制三个方面指出了将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70.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 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通过创建竞争环境, 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 相较他人指向任务, 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 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