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儒学是一种带有强烈入世色彩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系统,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强调整体至上,公利优先的价值取向,使儒家士大夫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但是,这种社会担当意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代氛围中弱化了。关注自我、及时行乐,成了这一时期士大夫的风尚。这一风尚对于促进个体意识的觉醒具有积极意识,但对于社会秩序的整合与重建来说,却不可避免地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42.
运用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对医疗纠纷的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阐明非诉讼程序解决医疗纠纷的可行性.指出现行医疗纠纷非诉讼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完善医疗纠纷非诉讼程序的建议,如建立非诉讼的强制前置程序、完善信息的对称流动等.  相似文献   
243.
心理疾病是指心理因素或精神紧张因素引起人体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和内脏功能变化的一组疾病。佛教医学主张寻找疾病因果,修心性,除烦恼,从而超脱生老病死。对现代文明病的治疗,应在自身内部努力的基础上,加以外部治疗。  相似文献   
244.
弗洛姆在综合马克思的宏观社会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微观心理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从形式上看,现实社会批判与学理研究结合、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备是其理论的两大主要特征;从内容上看,新个人主义、道德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是其理论的主要特色.当然,他的人性论和人格论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45.
三国时期的君臣关系呈现出一种二重化的结构,以汉献帝为中心的君臣关系和三国中各自的君臣关系.这一时期君臣关系中的道德生活就是围绕上述两重结构而展开的.在以汉献帝为中心的君臣关系结构中,忠于汉室和汉献帝的思想、行为与怀有异心、欲取汉室而代之的思想行为同时并存,体现初尽臣道和不尽臣道的明显差异.在三国各自的君臣关系中,其道德生活呈现出从正常到不正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46.
素食与健康     
生命依赖饮食滋养。营养问题既现实又重要。若采纳素食膳食,合理营养,延年益寿是可能的。热能:中老年人基础代谢低,饮食应该有节制。摄取的热量以能满足个体的生理及生活需要,维持体重不变为宜。热能过剩体重增加,容易诱发脑血管、心血管、糖尿病和胆囊炎等疾病。碳水化合物:我国人民膳食热能60—70%来自米、麦、玉米和高梁。中老年人对果糖要利用好。平时多吃些含果糖丰富的食物是有益的。蜂蜜含大量果糖,经常服用有防治便秘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脂肪: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可活跃胆囊功能,有利胆汁分…  相似文献   
247.
伦理审查作为一种实践的研究,其目的是"为善",使研究者的行为符合德性.然而,研究者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研究者行德"在伦理审查为善目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研究者知德"是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理想目标,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实践路径是"研究者由行德而知德".  相似文献   
248.
249.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仍,政治险恶,生命危浅,在士族群体(泛指有士族身份或士族背景的人)中形成了一股追求感性欲望之满足的享乐之风以及蔑视礼法、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这种士风,从积极方面言,是人的生命的某种程度的解放和个性的自觉;从消极方面言,则对社会风气的堕落以及人的社会责任感的淡化起着推波助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0.
本研究拟探讨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对中国汉族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机制和性别差异。355名6个月婴儿及其父母参加了本研究。在婴儿6个月时,收集婴儿的口腔脱落细胞和母亲养育压力数据;在48个月时,再次邀请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s/ss/l型男孩的外显问题行为显著高于l/l型男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男孩没有显著差异;(2)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l/l型女孩的内隐问题行为显著高于s/ss/l型女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女孩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养育压力在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和女孩内隐问题行为时的交互作用机制均支持素质-压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