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邀请流动儿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龄=13.09岁,SD=1.13)填写歧视知觉问卷,邀请父母及老师评价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男孩知觉到的歧视和学校适应问题显著高于女孩。流动儿童第一年知觉到的歧视正向预测其第二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但儿童第一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不能预测其第二年的歧视知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表明,歧视体验和知觉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具有单向的、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2.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青少年在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上发展迅速。文化价值以及社会规范是个体情绪调节及策略使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关于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结论大多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以西方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中国文化中关于情绪调节的价值和要求均与典型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近年来,研究者对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以减弱调节策略的运用为主导,并形成了非享乐主义的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213.
本追踪研究旨在考察父母养育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方式是否存在差异。被试为364名。6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压力;24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方式;48个月时, 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 母亲养育压力可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父亲的养育方式在其养育压力与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 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可直接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而父亲养育压力完全通过其养育方式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 且严厉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4.
近50年来的语言神经科学研究确认了双(多)语经验的认知效应。就10年来双(多)语经验抵御老年痴呆症(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 AD)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基于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理论, 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探讨了双语(多语)经验抵御AD的神经机制。从外语的类型、熟悉程度、开始习得年龄, 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旨在推动外语学习和教学, 并为老年化疾病和跨学科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15.
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的同质性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检索,共20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筛选标准(N=40684)。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效应值异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漏斗图和Egger’s检验显示,文献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整体效应检验为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呈同质性(r=0.32,p0.001);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同质性受同伴团体测量方法的调节,但不受被试年级与学业成就测量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6.
提取引起的遗忘(RIF)指提取某个信息导致对其它相关信息的遗忘,揭示其内在机制是记忆和遗忘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20年来,各路研究者分别从干扰理论、抑制理论或情境依赖说出发,试图找到引发RIF的唯一的认知机制。基于对有关RIF的认知机制的实证研究的系统分析,可以发现三个理论均有一定的支持证据,因此导致RIF的原因可能包括抑制、干扰和情境的改变等三个方面。今后该领域可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对这一多元论观点进行直接的检验。  相似文献   
217.
内/外参照模型在理论上同时考虑了社会比较和维度比较两种比较方式在建构个体学业自我概念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对内/外参照模型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跨文化一致性检验;提出了维度比较理论;与大鱼小池效应相整合。这些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概念具有学科特异性,研究者要更加注重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它学业变量的学科特异性研究,并加强内/外参照模型的调节因素研究,教师及家长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比较方式。  相似文献   
218.
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19.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人格测验的项目反应理想点过程假设,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用于现有人格测验的数据分析和新量表的建构, 显示出了较优势模型更优良的一些性质。不过, 现有项目反应过程的研究结果来自于大样本的调查, 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 GGUM也存在不适用于分析多类别人格测验数据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对GGUM进行拓展, 剔除其主观反应类别阈限对称的限定。此外, 还要重视配对格式人格测验数据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20.
5·12地震灾民安全感与PTSD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震灾民安全感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与PTSD的关系。方法:使用自编地震灾民安全感问卷(Perceived Security Questionnaire for Earthquake Victims, PSQ-EV)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时版(PTSD Checklist Civilian Version, PCL-C),在震后一个月时对德阳、绵竹和什邡等地290名灾民进行测查。结果:安全感问卷的三个维度: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确定控制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安全需要维度上,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ƒ安全需要和确定控制感与PTSD 回归显著。结论:地震灾民在灾后安全需要的满足程度偏低;灾民安全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