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9篇
  1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探讨正常人与高位胆管癌病人之间的门静脉血流改变,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所以门静脉血流改变在诊断高位胆管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基于双系统模型探究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特质焦虑问卷、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对1720名12~18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1549份。结果发现:(1)特质焦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冒险行为,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感觉寻求调节了该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正常人与高位胆管癌病人之间的门静脉血流改变,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所以门静脉血流改变在诊断高位胆管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内涵是对密度和空间限制的主观体验。拥挤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物理、社会、个人因素,拥挤可导致过度生理唤醒、负面社会行为和"失动机"。现有拥挤理论从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反应等多个角度对拥挤进行了阐释。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拥挤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临床路径模式对甲状腺切除术住院费用及住院日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显示我们在优化路径时应考虑将年龄和合并症等不可控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的有力措施,并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以进一步完善现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本文通过对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的各项管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应用成效.研究表明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医疗资源消耗,有利于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词图匹配材料为学习材料,以“大多数人选择的情况”为社会性线索,通过分析行为表现和眼动指标,探讨了社会性线索对内隐和外显元认知监控的影响。结果显示:(1)第一次信心判断时,外显信心判断显著高估,内隐信心判断较为准确。第二次信心判断时,在线索一致条件下,外显信心判断等级显著高于内隐信心判断。(2)在提供社会性线索阶段和第二次再认阶段,与线索一致条件相比,线索不一致条件下被提示项的注视时间更短,而未提示项的注视时间更长,且个体改变选择的次数显著增多。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元认知监测存在分离,内隐监测的准确性更高,外显监测受社会性线索的影响更大;而内隐和外显的元认知控制受社会性线索的影响趋同。  相似文献   
9.
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琴  冯正直 《心理学报》2009,41(12):1175-1188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在线索靶子范式中, 靶子在线索消失后出现, 被试对靶子的位置作出反应。行为学实验显示线索靶子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为14ms时, 正常对照组对中性面孔有返回抑制效应, 抑郁康复组对所有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 患者组对愤怒、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 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以患者组最突出, 康复组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SOA为750ms时正常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 康复组对高兴和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SOA为750ms的条件下, ERP波形特点为正常组对高兴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组, 对高兴面孔无效提示P1波幅小于其他面孔, 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小于高兴面孔, 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 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大于其他组; 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 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 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 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大于其他组、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 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 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于其他组。提示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这种对负性刺激抑制能力的缺失导致抑郁个体难以抗拒负性事件的干扰而受到不良情绪状态的困扰, 所以他们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 并致使抑郁持续和发展。而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面孔均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这让康复个体能同时感受到正、负性刺激, 从而能保持一种认知和情绪上特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