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109篇
  1983年   141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83篇
  1978年   67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1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5篇
  1958年   111篇
  1957年   79篇
  1956年   54篇
  1955年   28篇
  1954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一、思想背景 1929年秋A.J.艾耶尔来到牛津时,他并没有想到要成一名职业哲学家。他读过两本哲学著作,一本是罗素的《怀疑论文集》(1928),一本是摩尔的《伦理学原理》(1903)。这些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艾耶尔总是把自己看作罗素的继承人,他效法罗素的思想,包括其内容反其轻率的表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效法罗素的生活方式,包括其政治态度和恋爱方式。他从摩尔那里得到的显然要少得多,尽管他也很尊重摩尔,正如《语言、真理和逻辑》序言中所表明的那样。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是,摩尔和艾耶尔都是由于其他哲学家的主张而非哲学以外的数学或科学问题、历史或日常生活问题而引发进行哲学思索的。 在20年代,正统的唯心主义在苏格兰以外的地方或多或少已经灭绝。普里查德在1915年发表于《心》上的一篇文章中激烈地批判了罗素的知识论,而且他和约瑟夫都坚持敌视罗素的逻辑。普里查德认为,作为一个伦理推断论者,摩尔是那些在道德哲学中犯了根本错误的人当中的一个。普里查德晚年出版了唯一的一部著作《康德的认识论》(1909),约瑟夫的主要著作《逻辑导论》出版于1916年。  相似文献   
232.
其次,是对知识论中关于知觉、他人心理,历史、归纳等问题的一种有益的图式化表述,这些问题起源于那种由于各种信仰(关于物质事物、过去事件,他人心理、自然规律的)和用来证明它们的唯一证据(感觉材料,记忆及其痕迹、行为和观察到的规则)之间的鸿沟而导致的怀疑主义。和这种图式的其他支持者一样,艾耶尔认识到了对待这些鸿沟的四个基本途径。一是直觉,据称它可以直接到达鸿沟的另一端;二是关于一般原则的理论,它可以用作跨越鸿沟的桥梁;三是还原主义,它可以通过定义那些被断定用来证明它们的事物填平这一鸿沟;四是怀疑主义的忧郁选择。艾耶尔还想像出第五种被称之为“描述分析法”的途径,它似乎承认这种鸿沟,但又对它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33.
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中写完他的第一本书——《逻辑哲学论》,当时他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役.一系列精雕细刻的格言由一个复杂的排列体系联结起来,并且一切都按照从形而上学到形式逻辑的方向排列.此书被罗素誉为是一部杰作.人们很快就广泛认识到这本书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石里克、卡纳普和魏斯曼,维也纳学派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逻辑哲学论》立刻使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家的神殿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自己出版的唯一的一本书.有一段时间他放弃哲学去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后来又在奥地利做一名建筑师,1929年他回到剑桥,在那里断断续续地工作一直到他1951年去世.他的思想交流实际上仅局限于课堂,他在由学生和同事组成的非常亲密的  相似文献   
234.
一、不可通约性与意义 最有影响的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曾经认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就是个体的词项或陈述,到了本世纪50年代,这些理论转而认为,理论的或语言的关系域决定着个体词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5.
236.
237.
238.
239.
Nevin's scholarly and timely discussion attempts to maintain the precarious union of the experimentally derived theory of behavioral momentum with applications of the behavioral momentum construct to human subjects in applied settings. Nevin's discussion adds much-needed clarification to a process that at times has proven to be awkward for applied researchers. In this commentary, we will address three general questions: (a) Can the applications of behavioral momentum be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as conceptualized by Nevin? (b) Could those applic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had the theory not been formulated? (c) Does behavioral momentum theory add significantly to the complianc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40.
The skill of rhythmically juggling a ball on a racket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nonlinear dynamics. The difference equations that model the dynamical system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local and nonlocal stability analyses. Thes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task dynamics offer an economical juggling pattern that is stable even for open-loop actuator motion. For this pattern, two types of predictions were extracted: (a) Stable periodic bouncing is sufficiently characterized by a negative acceleration of the racket at the moment of impact with the ball, and (b) a nonlinear scaling relation maps different juggling trajectories onto one topologically equivalent dynamical system. The relevance of these results for the human control of action was evaluated in an experiment in which subjects (N = 6) performed a comparable task of juggling a ball on a paddle. Task manipulations involved different juggling heights and gravity conditions of the ball. The following predictions were confirmed: (a) For stable rhythmic performance, the paddle's acceleration at impact is negative and fluctuations of the impact acceleration follow predictions from global stability analysis; and (b) for each subject, the realizations of juggling for the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related by the scaling relation. These results permit one to conclude that humans reliably exploit the stable solutions inherent to the dynamics of the given task and do not overrule these dynamics by other control mechanisms. The dynamical scaling serves as an efficient principle for generating different movement realizations from only a few parameter changes and is discussed as a dynamical formaliz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motor equival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