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0,23(4):412-416
通过操纵编码程度(实验1)和提取要求(实验2)比较了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操作变化.结果表明,编码时的语义和非语义加工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倾向;提取要求中更多意识成份的参与使先前情节中的语义成份得到更多的提取,而很少影响非语义成份的提取,编码程度和提取要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2.
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互动问卷(QTI)是国外研究师生间教师行为时广泛采用的有效工具,国内目前尚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工具,因此,我们对QTI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修订经过了翻译、试测、修订、重测、信度与效度的考查等一系列环节。试测和重测的被试分别为92名和347名中小学教师。统计结果表明,QTI中文版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以用于我国教师行为的研究。此外,应用QTI将教师划分为合作一支配型与对一服从型两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3.
材料模式与认知负荷对小学生类比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莫雷  邹艳春  金素萍 《心理科学》2000,23(4):385-389
探讨学习材料不同模式和学习过程不同的认知负荷对小学生类比推理学习迁移的影响.包括两个分实验.实验1探讨学习材料的不同组织模式对小学生类比推理学习迁移的影响,两组小学生分别学习模式化与非模式化的材料,然后完成迁移程度远近不同的四类测题.结果表明,非模式化条件下完成远迁移题目的成绩显著优于模式化条件下的成绩.实验2探讨小学生在不同认知负荷条件下类比推理学习的迁移效果,两组小学生分别在高认知负荷与低认知负荷情况下学习类比推理的材料,然后完成上述四类测题.结果表明,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完成远迁移题目的成绩显著优于低认知负荷条件下的成绩.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类比推理的学习来说,非模式化、高负荷的学习更有利于促进迁移,支持了积极反应理论.  相似文献   
64.
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EORTC QLQ—C30在中国的试用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0  
引进EORTCQLQ-C30,验证其在中国大陆的应用情况,为中国肿瘤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提供有效和实用的评定工具.运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测查了289名癌症病人,结果显示各分量表中项目与所属量表的相关均高于与其他量表的相关,各分量表间呈中等偏下相关,量表因子结构分析与EORTC结果大体相似,三种方法检验的临床效度均较高.由此得出QLQ-C30各项心理测量学特性均达到要求,临床效度和实用性也比较好,在中国大陆的癌症病人中是可行的、可信的、有效的和敏感的.  相似文献   
65.
罗国杰,男,1928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内乡县罗岗村。1946年夏,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法律系,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从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员。1956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1959年12月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哲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第二届成员、第三、四届召集人,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三、四届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66.
寄养家庭属性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丽娟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2,25(4):429-431
本研究在对家庭寄养儿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家庭属性因素与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测评量表,并对寄养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寄养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2.影响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特质因素有寄养家庭结构和寄养父母的和谐程度;3.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寄养家庭社会因素是情感满足、行为支持、家庭主导情绪、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67.
八十五营八小队,有个老年人,他信皇历。一切行动都以皇历为准,他孙子外出远行,他看皇历,择吉日才叫外出。一次孙子外出到姨娘家,老头选好了吉日。姨娘家在淮阳城里住,八十五营离城里67里路。当时,既不通车,也没有自行车,又下着大雪,得徒步行走,来回得两天。孙子起早走,第一天没回来,第二天又没回来,等到第三天又未回来,第四天老头等急了。  相似文献   
68.
Intrigued b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motivational context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rganizational reality, we developed and tested a cross‐leve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eam empowerment and individual goal orientations on individual creative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of an individual's creative self‐efficacy. Using multi‐wave multi‐source data from 63 R&D teams in three IT companies, we found that (1) team empowerment, individual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are all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creative performance through mediation of creative self‐efficacy; (2) learning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approach orientation could both supplement the effects of team empowerment on individual creative self‐efficacy. Our findings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goal orientation in shaping the effects of team motivation climates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both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The specific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1) individuals with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pproach orientations should be identified during hiring procedures given that they could still thrive in less empowered teams and maintain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creative self‐efficacy and creative outcomes; (2) managers should consider assigning employees who are more learning oriented to more empowering and open‐ended tasks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creative results.  相似文献   
69.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 In the management academic research, academic advancement, job security, and the securing of research funds at one’s university are judged mainly by...  相似文献   
70.
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是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创建者。全文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脉络, 在简单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诞生的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之后, 详细介绍了塞勒等学者关于股票的输家-赢家效应、封闭式基金之谜以及股权溢价之谜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观点, 展示了塞勒等学者如何巧妙地以真实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以及投资者的行为为样本,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提炼以及模拟, 揭示出投资者的信念、情绪等心理因素是导致上述金融“异象”的主要原因。对这些现象的研究, 使得塞勒脱离了传统金融学研究的窠臼, 倡导了金融学研究中关注个体行为及心理因素的研究取向, 促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