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关于时间,我们有太多的疑问,比如过去的事情就不再有了吗?未来是不可预期的吗?现在存在吗?时光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吗?什么是永恒?它与时间的关系如何?本文以藏传佛教大圆满传统的龙清巴和西方现象学派的海德格尔为例讨论时间的经验。他们都没有去构想永恒的生命,而是深入到时间流逝的现象和经验之中,揭示了一个全新的时间维度,即所谓第四时间或时间的第四维度。本文首先介绍大圆满传统中处理时间经验的一种修行,然后分析龙清巴的四时概念及其在佛教史上的意义,接着讨论海德格尔的四维时间概念,以及其追随者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讨论。最后在结论中,我将简单说明四维时间在这两个传统中的同异点,并探讨其相似点后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12.
姚燕 《哲学动态》2006,(5):53-59
彼得·乌尔利希(PeterUlrich,1948~)现为瑞士圣·加仑大学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当代德语国家地区经济伦理学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欧洲经济伦理网络组织执行委员、董事等职。曾多年从事企业咨询顾问工作,有丰富的经济活动实践经验。他的整合性经济伦理学自树一帜,在德语区的经济伦理学和企业伦理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在德国深有影响。他著述丰富,主要代表作有《整合性经济伦理学———服务于生活的经济学之基础》、《经济理性的转变———现代工业社会进步的远景》、《失去魔力的市场———经济伦理的定向》,2005年出版《文明化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13.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通过IAT对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与非网络游戏成瘾者相比,网络游戏成瘾者持有自我攻击性信念和对攻击性的更为积极的内隐态度;(2)网络游戏成瘾者与非网络游戏成瘾者在外显攻击性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14.
人格维度与行为抑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登峰  崔红 《心理科学》2006,29(1):7-8,6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格特点与行为抑制之间的关系。680名被试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和行为抑制量表(BIS),回归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七种行为的抑制都与多个人格因素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0-0.57之间。控制人格因素间的相关之后,进入每个预测行为抑制回归方程的人格因素分别为6-10个,能够解释17%-51%的变异。文中还对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15.
姚懿  李小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5):54-56,82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证实权威与群体是影响受暗示心理的主要因素,选取了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从而证明该结论在不同的群体样本中都成立。同时也比较了两者影响作用的大小和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是否有差异。通过设计由两个群体暗示实验组、两个权威暗示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组成的实验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学生群体中权威与群体都对受暗示心理有影响,但是群体的暗示作用更大,权威的暗示作用显得比较小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说明中学生和大学生相比,心理发展还处于不稳定时期,在受权威暗示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16.
人情是一个"通俗化了的流行观念"。在中国,有关人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情涵义的探讨,二是有关人情法则的界定。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人情"内涵的衍变,并指出了它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17.
Religions, natur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An introdu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editorial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Religion on Religions, Natur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It sets out some conceptual background and briefly review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religion, natur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It also provides a brief 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religious and groups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disasters.  相似文献   
518.
For most Thai people, Buddhism serves as a base for explanations about life and death.This article focuses on Buddhist practic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eremonies in the recovery process after the 2004 tsunami in Southern Thailand. The tsunami had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for most people in the coastal regions. First, through the loss of life, and second, through the damage to and loss of houses, fishing boats and means of livelihood. This article analyses informants’ experiences, narratives, interpretations and actions in terms of their Buddhist beliefs. The key findings of this article are that collective ceremonies 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covery process. One finding revealed that, in cases of ambiguous loss, a Buddhist ceremony that was unknown to most people before the tsunami becam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search for missing persons. Another finding is that the common Buddhist practice of communicating acros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iving and dead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ritual among the surviving relatives. The ethnography is based on a long-term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project with in-depth interviews, life storie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carried out in coastal villages located mainly in Phang Nga, the worst hit province in Thailand.1  相似文献   
519.
520.
Beginning its sixth year of publication, Material Religion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that seeks to gather the best work from around the world engaged in materializing the study of religions. The editors welcome original scholarship on any religion and from any period in human history that treats material objects and practices as primary evidence and engages in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ity. In this article the editors reflect on the formation and format of the journal, the force and direction of its articles and other features, the ques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religion, and finally the role of materiality in the current study of religions. Along the way, the editors consider new theories and concerns that have been taken up in the journal's pages and address the range of disciplines and interests that are represented in the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jour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