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警惕啊!基因决定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已经成为20世纪遗传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基因决定论也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本文从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基因决定论的种种不当之处,并且指出基因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人类的全部文明史就在于克服单纯的基因决定论所带来的局限。  相似文献   
432.
本研究探查大鼠分辨学习中海马齿状回(DG)和CA_3区突触效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探讨同一学习中海马不同区突触可塑性变化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论证习得性长时程增强(LTP)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发现:(1)穿通纤维的单个刺激可在DG和CA_3同时记录到潜伏期、峰值和波形各异的群体峰电位(PS);在一定范围内PS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DG的PS增大程度比CA_3的小;据此,检测刺激的强度应选在该范围内。(2)随着行为训练,DG和CA_3区的突触传递同时产生LTP,两者LTP的发展是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S峰值同时达到最高水平,且先于分辨反应达学会标准,首次表明在同一学习中大鼠海马的DG和CA_3的习得性LTP是同时产生的。本研究还表明,在慢性实验下同时记录和分析行为学习中海马两个区突触效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是可能的,这给从神经环路角度研究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433.
汉字识别中的笔画数效应新探——兼论字频效应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采用命名作业测查二至十五画常用字和不常用字的反应时(RT),结果发现(1)命名RT是笔画数的函数,但在几个小笔画范围内,RT基本无变化;(2)命名作业中有字频效应。本文使用整字加工与字形结构加工的并行假说,对笔画数效应和字频效应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34.
姚国正 《心理学报》1992,25(2):32-37
设计了四组随机点立体图对,用来探讨图形的大小、位置、双眼视差、图形三维结构、图像质地和人的双眼立体视觉可塑性容限之问的关系。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是: (1)随机点立体图对的体视可塑性最大容限在17%左右。 (2)体视可塑性容限与图形的大小、位置有关;图形太大、太分散,都会使体视可塑性容限降低。 (3)体视可塑性容限与双眼视差大小、图形三维构型有关;视差太大、构型大复杂,也会使体视可塑性容限降低。 (4)体视可塑性容限还与图像质地有关。小圆点和棋盘格质地的体视可塑性容限高于窗纱布质地的可塑性容限。  相似文献   
435.
林国彬 《心理学报》1992,25(1):60-67
本实验对三只恒河猴和一只熊猴在一系列判断与数量有关的问题上进行训练,继而让动物对呈现数多少的刺激对进行“同”和“异”的判断。刺激物是画在白色卡片上的黑点,在设计上排除使动物利用黑点累加面积和卡片亮度作为线索的可能性,也使动物不可能记住黑点排列的特定模式。本实验共有六项实验程序,在最后一项中,把数从2到6的所有“同”和“异”的刺激对全部呈现给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有两只恒河猴和一只熊猴达到所有六项实验程序的预定标准。本文讨论了实验结果在皮亚杰关于数量守恒观点上的含义,以及据以解释数多少判断的可能的内部过程。  相似文献   
436.
林仲贤  赵莉如 《心理学报》1992,25(2):107-112
本文扼要总结了中国心理学会70年发展历史,它论述了中国心理学会过去及现在的情况及活动,同时指出应加强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7.
主题统觉测验中国修订版(TAT-R,C)的编制与常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题统觉测验是一种与罗夏测验齐名的人格投射技术。但由于原版测验图片不适用中国被试,而且操作复杂,评分缺乏客观性,信度、效度不理想,更无标准化常模,所以在临床实践难以推广,在国内尚未系统研究。 为改进原版测验缺陷,首先修订了新的适合中国文化模式的工具,把原有的无结构投射法修改为联想—选择法投射,使修订版测验简单、易行。并且经研究验证,修订版(TAT-R,C)测验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并建立了标准化常模。  相似文献   
438.
这项工作旨在比较中德不同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年龄差异和跨文化差异,认知训练对改善两国被试的记忆的作用,训练迁移作业中的年龄差异和跨文化差异。中德被试各70例,分为三个年龄组,分别在北京和柏林进行“位置法”记忆训练。结果表明:中、德老年被试在训练前、后,记忆成绩均明显低于青少年,证实了认知功能及其储备能量均有减退。训练前,中、德被试各项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中国被试各项成绩的提高均比德国被试明显,训练揭示了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39.
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对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作了跨文化实证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认知模型。使用人际信任行为量表(ITBS)测量了中国、香港及美国三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根据三组被试对诸如父亲、哥哥、同班同学、医生和陌生人等20个人们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的人物信任程度的高低,可将这些具体人物对象归为“亲人”,“熟人”和“陌生人”三个群体。三组被试对“亲人”群体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但中国被试对其它两个人物对象群体的信任要高于美国和香港被试,而后两组被试的差别则不显著。另外,利用多元回归法在人际信任与六种认知变量间建立了模型关系,发现其中只有两个变量对模型作出主要贡献,即:(1)对由信任行为而得到得回报的期望值越高;(2)得不到回报而引致损害的严重性评估越低,则一个人作出某一信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被试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工业化程度对人际信任认知模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40.
年老过程认知作业完成量与作业速度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工作应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逐级限速程序,研究了年老过程四项认知作业完成量与作业速度的相互关系。被试350人,46—75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计算机所限时间的缩短,各项作业完成量均随年老下降迅速,作业完成量对于作业速度的依存关系随年老表现极为明显;2、在逐级限速条件下,四项认知作业完成量的年老敏感性顺序与作业速度的年老敏感性顺序基本相同,即是:符号数字、心算、计数和数字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