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6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采用自编亲社会行为决策材料,以行为决策对象的被选频次为指标,通过对65名男女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发现:1)在阈上和阈下的"图-词"启动范式下,均存在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且实验性情绪变化明显。2)在正性图片启动下,自尊水平和情绪效价对亲社会行为决策均无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低自尊个体在负性情绪下的亲社会行为决策存在显著性差异;行为决策对象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与自尊水平、情绪效价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在负性图片启动下,自尊水平、情绪效价、行为决策对象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亲社会行为决策均无显著影响。3)总体上,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决策受自尊水平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影响,也受行为决策对象及其与自尊水平、情绪效价的三次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2.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dditive, synergistic,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job demands and job resources on well-being (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as specified by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JD-R) model.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wo Chinese samples: 625 blue collar workers and 761 health professionals. A series of multi-group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es supported the two processes proposed by the JD-R model: (1) the stress process that originates from job demands and leads, via burnout, to negative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turnover intention and low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and (2) the motivational process that originates from job resources and leads, via work engagement, to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In contrast to moderating effects, synergistic effects of job demands and job resources on 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were found in both samples. However, after controlling for additive effects of job demands and job resources, these synergistic effects largely disappeared. In conclusion, the hypothesized additive effects of the JD-R model were found but the evidence for additional synergistic and moderating effects was weak. 相似文献
313.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B是一种测量内隐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14.
随着认知心理学对具体领域问题解决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关注人的高级认知过程;而伴随这一研究倾向的变化.旨在揭示高胜任能力或者专家行为的实质及其发展的科学研究方法也逐渐成形;本文介绍了选择符合科学研究的专家行为标准,即有效性、可重复性和可测量性;之后,详述了研究专家行为的步骤.即选择被试、明确典型任务、进行任务分析、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原始资料、分析原始资料和解释专家行为等。这一方法的阐述.为心理学工作者使用该方法提供了一类规范。 相似文献
315.
美国《经济伦理杂志》主办的2005年经济伦理高峰会议,在纽约Helmsley会议中心召开,这次会议是首次将经济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学术会议聚焦于新闻媒体。大会有代表性的主题发言主要有三个方面:1、《华尔街杂志》、《纽约时报》资深经济评论主笔对媒体曝光公司丑闻的辩护;2、假定的诚信与过分简单化报导的危险;3、经济伦理杂志抽样调查结果对新闻媒体表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16.
自本体与对本体: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西哲学的根本性差异是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的差异。所谓自本体的思维,是认为认知对象与认知主体无法分开,强调本体的自我呈现。而对本体思维则首先将存在视之为客观实有,然后去探究这客观实有的真实。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都是人的二重性存在的客观反映。对于对本体方式来说,它重视对人的工具理性式的生存状态的探究,而自本体则关心人作为价值理性的生存状态的探究。由于人的工具性层面与价值性层面不仅相互补充与依存,而且会相互涵摄,因此,未来哲学的发展,要求我们同时采取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的方式;而所谓中西哲学的融会与贯通,是指它们在各自保持自身的诠释学传统的基础上,同时理解与吸收对方的诠释学立场与传统。 相似文献
317.
Shenai Hu Maria Teresa Guasti Anna Gavarró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018,47(6):1279-1300
There is a debate as to whether 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 involve A’-movement or result from base-generation of the topic in the left periphery. If Chinese topicalization was derived by movement, under the assumptions of Friedmann et al.’s Relativized Minimality (Lingua 119:67–88, 2009), we would expect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object topicalization (with OSV order) to be worse than their comprehension of subject topicalization (with SVO order). This study examined 146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from age three to age six by means of a picture-sentence matching task with an appropriate context. The results showed a subject/object asymmetry when the topic marker is overt, and no asymmetry when the topic marker is covert.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opic mark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topicalization. We propose that both structures involve movement in the adult grammar, but not in the child grammar, at least initially. Sentences without overt topic markers are base-generated on a par with gapless sentences with a topic, and the base-generation analysis is abandoned as soon as children learn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topic markers, which function as attractors of topics. 相似文献
318.
319.
该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不同预测率的不确定决策的加工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条件为四种不同预测率的不确定决策任务,控制条件为确定决策任务,对两种条件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反应时,随着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强而逐渐增长;2)正确率,被试决策的平均正确率基本上符合数字本身的可预测率。脑电结果发现:在200~300ms的时间窗口内,不确定和确定决策任务下的预测率都诱发了一个晚期的负成分(N2),五种任务之间(随着不确定程度的降低)存在着一个梯度的变化,其中50%和62.5%之间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它预测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被试在不确定决策任务中会对不同预测率进行归类表征,并会对不同的不确定程度有不同的知觉。 相似文献
320.
类比迁移在人类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学科问题类比迁移的相关研究仍不充足。本文以数学问题解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学问题类比迁移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了问题相似性、被试特点(年级、元认知监控)对数学问题类比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源靶问题间的表面相似性是影响类比迁移的主要因素,它既促进正迁移,也容易导致负迁移;不同年级被试解决数学问题成绩差异显著;被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实时元认知监控与该问题的解决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