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0篇
  免费   1551篇
  国内免费   5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孔子观念需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主要是基于对尊孔派的反感和伦理、文化上的彻底觉悟而发起了对孔子与孔家店集中而猛烈的批评与攻击。他们所批判的主要是孔子的偶像 ,而并不反对孔子本人 ,破除孔子偶像的束缚而使人们的思想从权威和偏见中彻底解放出来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 ;他们虽不反对孔子本人 ,但对孔子与孔子之道采取的是一种社会语境决定论的或历史化的诠释与读解的态度 ,故带来了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  相似文献   
962.
心理自我调控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Stemberg在整合已有风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理论一心理自我调控理论。该理论重新激活了人们对风格的研究兴趣,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相关实证研究。该文对该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63.
郭武 《宗教学研究》2004,2(4):10-16
本文结合有关宗教学理论,对宋元净明道所推崇的"净明"、"忠孝"概念进行了解析.作者以为:宋元净明道视世俗性的道德实践为"神圣"的宗教修炼,实与宗教学中的凡俗可以"转换"为神圣之理论相合;而净明道徒的这种"转换",则多与其个体的"宗教体验"有关.至于元代净明道借"无极"概念来释"净明",以"净明"为回复宇宙根源之境界,则合于宗教人经验到与万物的根源、终极的本体或神圣的世界契合之感.换言之,宋元净明道的"净明"、"忠孝"说,实与各种宗教的本质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64.
大一新生网络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编网络心理问卷研究了669名大一新生在情绪反应、动机冲突、现实疏离、躯体症状四个维度上的性别、家庭来源、家庭气氛、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网络使用的负性心理总体上不严重;在情绪反应和现实疏离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家庭气氛主效应;在动机冲突和躯体症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家庭气氛与父母教养方式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65.
斯腾伯格思维风格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斐  吴国宏 《心理科学》2004,27(3):718-720
通过对传统学校教育弊端的分析,引入了斯腾伯格的“思维风格”理论,即三个层面上13种不同风格的心理自我管理理论,同时阐述了该理论与智力的关系,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影响。我们通过保存多种风格形式,提升学校教学和评估环爷,将多种教育方式匹配于不同的风格类型,并积极教授之来实现对传统教学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966.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林初锐  李永鑫  胡瑜 《心理科学》2004,27(5):1116-1119
为了考察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调节作用,利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110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层级回归分析的结果不仅支持了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而且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形式,即(1)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但是调节效应不显著;(2)社会支持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同时显著;(3)社会支持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67.
两个实验以合理型主题信息条件下的句子为对照材料.其它型主题信息条件下的句子为实验材料,考察合理型和非合理型主题信息条件下汉语歧义句意义建构的时间进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合理型主题信息可以顺利地建构一个稳定的基础心理表征;不合理型主题信息则没有这种效应;矛盾型主题信息则引导读者重构一个新的心理表征。(2)在合理型主题信息条件下,语境主要起到证实主题信息区和歧义区所建构的基础表征的作用;而在不合理型、矛盾型主题信息的条件下,语境的作用首先是验证所建构的基础心理表征和歧义句的意义频率,然后有效建构歧义句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8.
思维策略训练对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鑫德  张庆林  陈向阳 《心理科学》2004,27(5):1049-1051
研究思维策略训练对于高中生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有效性。被试为1616名高中学生,训练由经过培训的17名高中化学教师承担,时间为10周,实验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化学计算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教程》及《自我提示卡》,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以探索化学学科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思维策略训练能显著地提高高中生的化学计算问题解决能力,且普通中学高中生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969.
Mothers' insightfulness, which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motives underlying the child's behavior in a complete, open, and accepting way, was examined both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a therapeutic preschool program for preschoolers using the Insightfulness Assessment (Oppenheim & Koren‐Karie, 2002). The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links between improvement in mothers' insightfulness and reduction in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Thirty‐two children referred to a therapeutic preschool program for a range of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and their mot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mothers who shifted from noninsightfulness before treatment to insightfulness after treatment had children whose behavior problems decreased whereas mothers who did not make such gains had children whose behavior problems increased. The social skills of all children improved during treatment.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linking the gains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ttachment theory.  相似文献   
970.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child development were employed to provide home visitation services to 156 mothers and infants prenatally through the infants' first birthdays. Compared to a control group of mothers (n = 107), the intervention mothers utilized more community resources, had safer homes, had mor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al expectations, ha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oncorporal punishment, and had behaviors that were more accepting and respectful to their infants. The home visitors were well educated, with experience in home visitation, and supervised.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were documented and supervised. Program fidelity and the efficacy of using child development specialists as home visitors are discussed in regards to the positive findings. ©2004 Michigan Association for Infant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