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84篇
  13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共情是个体设身处地地共享并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心理现象,是道德与利他行为的动机源泉。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蕴含着具有深远理论意义和生动实践意义的共情观。本文将共情的情绪与认知两种成分作为视角,对儒家经典文本中的共情观进行梳理、分析与比较,发现儒家文化中的"恻隐之心"、"一体之仁"、"忠恕之道"、"絜矩之道"等思想观点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物待人道德伦理观的同时,在社会交往、理解他人等方面与共情具有相同的心理机制以及心理学原理。基于此发现,未来在继续探究儒家核心观念"仁"等文本与共情的联系与区别的同时,还可以针对儒式文化中的共情观,进一步尝试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242.
Employees inherently have concern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speaking up, and this is particularly notable for employees with high power distance orientation (PDO). Drawing on ideas from the dual‐pathway model of mood an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we propose that activated negative mood and group voice climate can synergistically facilitate high‐PDO employees' voice behaviors. Using a sample from 305 real‐estate sales agents in 66 work groups in Taiwan, we examined the joint moderating effects of activated negative mood and group voice climate on employees' two forms of voice behavior. Our results show that PDO ha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promotive voice but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prohibitive voice. Nevertheless,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ituation where both activated negative mood and group voice climate were high, PDO no longer ha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promotive voice, and even ha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prohibitive voi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theoretical insights for the voice literature and offer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facilitating opinion expression in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243.
基于语言内容的谎言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内容线索是识别谎言的三种线索之一, 主要分为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和真实监控两个模型。语言内容线索模型主要有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真实监控、人际欺骗理论和语言接近度等4种, 这些模型在理论基础、识别标准和识别有效性上各不相同。此外, 年龄、社会技能、幻想倾向、文化差异、事件熟悉度、人际互动和询问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语言内容线索的有效性。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整合模型、发展谎言线索、量化线索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语言内容线索, 并通过发展主动识别技巧, 结合非语言行为线索以提高语言内容线索识别谎言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44.
树木是绘画测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其主要的分析体系为房树人测试与树木测试, 二者对树木的操作过程和分析方法存在差异。树木意象的测试具有一定的信效度, 可以有效地反应个体的心理状态, 敏锐地体现出个体与当前环境的交互作用, 检测病理性创伤反应, 鉴别特殊群体。未来研究可考虑测试的文化特异性, 进一步检验树木–伤疤–创伤理论并完善其在灾难心理领域的应用, 也期待研究者改进测试程序并继续对其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245.
刘炜  张智君  赵亚军 《心理学报》2012,44(10):1297-1308
数量适应是指观察者在知觉上适应刺激数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考察适应后其数量感知的变化加以揭示。目前对这一现象的争论焦点在于它是对数量的单独适应还是对非数量表面信息的适应。本研究通过改变刺激点大小和刺激组块两种方式, 探讨非数量表面信息对数量感知和数量适应的影响。实验一证明刺激点大小不会对数量感知产生显著影响。实验二发现刺激组块会对数量感知产生显著影响。实验三在前两个实验基础上发现:刺激大小不对数量感知产生显著影响, 也不影响数量适应, 而刺激组块能显著改变数量感知, 并按照改变后的数量感进行适应。三个实验的结果说明:表面信息只有在影响到数量感知时才会影响适应, 数量适应是基于数量感知的加工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246.
考察气质(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主效应,气质与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对烟酒使用的交互效应以及气质间的交互效应.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60名青少年为被试,匿名完成气质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气质对青少年烟酒使用具有预测作用,低意志控制、高愤怒挫折、高感觉寻求正向预测烟酒使用;(2)教养方式调节部分气质因素与烟酒使用的关系,具体为:权威和专制教养缓冲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缓冲模型;纵容教养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3)气质内部在影响青少年烟酒使用时也存在交互作用,愤怒挫折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因此,烟酒使用是气质与教养方式及气质间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7.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 探讨教养方式、气质对青少年直接和间接攻击有无独特效应与差别效应, 以及规范信念(认为攻击他人是正确和可接受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660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4.14岁, 女生364人)报告了教养方式、气质特征、攻击信念和攻击行为的情况。多重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对直接攻击独特效应不显著, 气质(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对直接攻击有独特效应; 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和气质(意志控制、感觉寻求)对间接攻击有独特效应。(2)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与直接攻击的联系显著弱于其与间接攻击的联系, 而气质(愤怒挫折、感觉寻求)与直接攻击的联系则显著强于其与间接攻击的联系。(3)两类规范信念与两类攻击具有不完全的特异性联系, 而且直接规范在气质(意志控制、感觉寻求)与两类攻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间接规范在教养方式(权威)与间接攻击、气质(愤怒挫折)与两类攻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因此, 教养方式和气质对不同形式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同, 且这种影响可以部分地由规范信念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48.
考察父母行为和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有无特异性联系、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是否以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作为中介。694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3.67岁)完成了父母控制问卷、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攻击以及社会退缩量表。结果表明:(1)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均与两类结果有关,未表现出\"一对一\"的特异性联系;(2)行为控制与两类结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心理控制与两类结果呈线性关系;(3)认知重评在心理控制与攻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心理控制与社会退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49.
解释水平对品牌联想和品牌延伸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俊武  赵广志  何伟 《心理学报》2011,43(2):175-187
由于人们更加关切与其解释水平相匹配的信息、经验和事物, 解释水平能够系统性地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本研究将解释水平视为重要的调节变量, 探查它对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和品牌延伸评估的可能影响。实验一用于检验来源于个体差异的不同解释水平(高与低)的被试, 对于同一品牌是否产生不同形态(原型性与范例性)的品牌联想以及探查它们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实验二采用2(解释水平:高vs.低)×2(契合类型:原型性契合vs.范例性契合)组内和组间因子混合设计, 用于检验基于时间距离的解释水平是否调节契合类型对品牌延伸评估的影响关系。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接触到品牌名称时, 具有高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将比低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呈现更多的原型性联想; 而具有低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将比高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呈现更多的范例性联想; 在低水平解释条件下, 消费者对范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要好于对原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 而在高水平解释条件下, 消费者对原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要好于对范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  相似文献   
250.
白学军  尹莎莎  杨海波  吕勇  胡伟  罗跃嘉 《心理学报》2011,43(10):1103-1113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