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Karmiloff-Smith提出的表征重述理论认为表征重述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探讨练习是否能够提供表征重述的机会从而促进表征水平的变化,对2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数字分解组合任务的研究。结果表明:(1)练习背景下约有半数儿童的表征从内隐水平发展到外显水平,但其他儿童的表征水平没有发生任何变化;(2)练习背景下儿童表征变化的路线并不完全像Karmiloff-Smith设想的那样经由程序阶段到元程序阶段再到概念化阶段,而是存在其他多种可能的发展路线;(3)练习背景下儿童获得的表征的灵活性是有限的,即可以推广到近迁移问题上,而难以推广到远迁移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2.
Empathy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core condition for providing counseling. There are numerous articles discussing the components of empathy. However, as the U.S. becomes increasingly ethnically diverse and the world becomes more globalized, there is little discussion on how empathy will be effective with diverse populat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e and empathy and suggests guidelines for establishing cultural empathy.  相似文献   
203.
近二三十年来,有关儿童能力概念的研究主要分别从能力的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稳定性、能力的效力和能力的不可控性3个维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儿童能力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但在儿童能力概念的研究中,对上述3个维度的整合性研究较为缺乏,而且能力概念的内涵及其构成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4.
郭力平 《心理科学》2004,27(2):333-336
研究将再认模型的构建置于适应、认知和监控三个系统背景之下,认为将人视为类似于计算机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人更具有生物的基础和演化的历史。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再认模型的构建应当满足种系发展和个体发生的延续性。在完成再认模型的构建后,以此作应用.对William James提出的情绪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5.
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西方研究者在文本阅读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主要体现在文本表征结构的层次性与情境模型多维性两个方面;而对于文本表征的加工历程则存在较大争议,形成了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建构主义文本加工观和情境模型多维加工观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6.
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倒转图设计的实验考察了3—6岁儿童视觉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3岁儿童对倒转后的图形重新认知有难度。4岁及以后的儿童对倒转图重新认知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对倒转图的认知不仅涉及视知觉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儿童关于二维图画表征的观念。我们推测,在3岁或更早儿童的观念中,二维图画与其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研究还对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知觉观点采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倒转图可以成为研究儿童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7.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评定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编制了初始的心理危机脆弱性问卷。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问卷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包含四个维度:挑战力、应对力、支持力和恢复力。结果表明,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以及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我国成年人心理危机脆弱性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08.
运用窗口阅读及再认探测技术,探讨即时与延迟状态下合适与不合适背景信息的激活模式。被试阅读含有精细阐述错误信息的实验材料及不含错误信息的参照材料,并对合适或不合适(参照条件下为无关)的探测词进行再认反应。结果发现,合适与不合适信息激活关系随时程延长发生的逆转是由于合适信息激活水平得到提升、不合适信息受到抑制所导致。但即使在延迟状态下,不合适先行词的激活水平也并没有降到与一个无关信息等同的程度,表明受精细阐述的错误信息即使在经过更正之后,其在语篇表征中仍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9.
杨心德  蔡李平  张莉 《心理科学》2005,28(6):1403-1409
为探讨神经质特质、大学生宽恕行为、焦虑型依恋及攻击型幽默风格之间的关系,选取5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情景宽恕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及幽默风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焦虑型依恋对大学生宽恕行为产生作用;(2)攻击型幽默风格在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攻击型幽默风格水平下,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预测更强。  相似文献   
210.
We investigated the DepressionDistortion hypothesis by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depressive symptoms on cross-informant discrepancies in reports of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and several measure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sample included ninety-six 6 to 10-year-old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DHD-Combined Type, and their mothers, who provided baseline data before participating 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Measures incorporated child characteristics, self-reports of maternal depressive symptoms,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laboratory mother–child interactions. Elevations in maternal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reports of negative parenting style but not with observed laboratory interactions. Mothers'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predicted negative biases in their reports of their child's ADHD symptoms, general behavior problems, and their own negative parenting style. Whereas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did not predict observed parenting behaviors, maternal distortions did predict problematic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Exploratory analyses showed a marginally significant mediation eff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nd reports of negative parenting by depressive distortions.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linkages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others, depression-related distortions, and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s for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