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2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510篇
  32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more explic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rativity and feminist care ethics. The central concern is the way in which narrativity carries the semantic load that some accounts of feminist care ethics imply but leave hanging. In so doing, some feminist theorists of care‐based ethics then undervalue the major contribution that narrativity provides to care ethics: it carries the semantic load that is essential to the best care. In this article, I defend the narrative as the central medium though which we make sense of and communicate our lives and their attendant hopes and cares. More than just working with the narrative of the cared‐for, caring is about investing in the narrative of the cared‐for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is cared‐for and how this narrative might turn out. I will further demonstrate how the attitude of caring or investing in a narrative would amount to what Gabriel Marcel has described as the attitude of disponibilité.  相似文献   
932.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在控制客观风险高低的同时,分别对刺激—反应一致性、任务转换和工作记忆负载进行操纵。结果发现,抑制控制在反应时上表现出差异,刺激—反应一致条件下被试做出信任的反应时更快;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在信任率上表现出差异,不转换条件和低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被试的信任率更高。结果表明,抑制控制主要影响反应组织过程,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刷新则会影响个体的信任决策过程。此外,客观风险对信任行为的影响表现出跨情境一致性,低风险条件下信任率更高。  相似文献   
933.
本文根据花溪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中关于青岩佛教的记载,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岩佛教的六个特点:诸教并存佛教最盛、佛教寺庙小而众多、管理不善纠纷频繁、响应号召积极抗日、创办医院利益群生、二僧和尚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934.

讨论了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以及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针灸学目前还是二级学科,这一地位与其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并不相称,也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发展。但针灸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外部的认知只能算是从属条件,最根本的条件取决于针灸学的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是否独立于其他一级学科。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针灸学从实践体系到理论体系,再到治疗原理的深层次本质,处处都与以中医内科学为代表的中药治疗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体系间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针灸学具备作为一级学科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935.

生命伦理学的兴起是在现代生物医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与现代道德观念之间发生了冲突,另一方面,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和生命科学一系列革命性发展也引发前所未有的伦理争论。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确立,基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如体外受精、器官移植、生命维持等)的应用极大地扩展医学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新的道德难题和伦理困惑。时至今日,医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成为对社会需要的反应,而不仅仅是对疾病的反应,医疗卫生制度的结构、筹资和管理机制越来越影响着医疗活动,这一切都对生命伦理学构成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36.
为探讨困境儿童孤独、社交焦虑、抑郁和自尊的现状、特点、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而为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及救助提供依据。本研究使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重庆市17个区县1733名困境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抑郁、社交焦虑和自尊存在性别差异,抑郁、孤独、社交焦虑和自尊存在年龄差异;(2)孤独和社交焦虑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并显著预测抑郁,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并显著预测抑郁。(3)困境儿童的自尊在孤独和抑郁之间,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困境儿童的孤独、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也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937.
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弗洛伊德在后期对人格结构进行了调整,提出了精神的动力结构,但他在其精神结构中过分强调个体的生物性本能,忽略了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成相济。事实上,处于“自然-道德”中间状态的人的精神结构,可以用中国哲学中的“阴阳”来理解,即在结构上注重阴阳的对立与平等,在发展上强调阴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阴阳太极图与弗洛伊德后期的人格理论的中西互补,能够加深对徘徊在自然-道德之间的人的认识,从而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之于现代和当代精神结构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938.
李秀妍  伍珍 《心理科学》2021,(2):433-439
认知风格是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的一贯模式,影响诸多认知活动。本研究测量了98名4-8岁儿童的认知风格和积木拼图中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发现:(1)4-8岁儿童总体上表现为整体型认知风格,但分析型认知风格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发展;(2)认知风格影响问题解决策略:越偏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儿童越多使用主体参照策略(即先拼主体图形再补充其他部分),并且越少使用线索推断策略(按照行/列的线索顺序依次拼图)和局部定位策略(根据某一局部图案的具体位置摆放积木)。本实验首次探索了低龄儿童认知风格的年龄差异,发现认知风格在发展早期就已影响问题解决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作用,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9.
人格智力(PI)是指个体在对人格及其相关信息推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信息提高一个人的思想、计划和生活经验的能力,包括识别人格信息、形成人格模型、引导个人选择以及系统化计划和目标等相关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热智力”,PI并没有像当年情绪智力(EI)那样受人关注。文章从PI的范畴、领域及其局限性等角度分析了这一新能力遭遇“冷落”的原因,指出了PI在整合以人为中心的智力过程中存在概念宽泛、界限模糊、测量的科学性及其形成与发展等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0.
群际态度是人们对于某一群体的喜欢或不喜欢,包括外显群际态度和内隐群际态度,它是一个群体对另一群体正负连续体的评价。群际信念是人们对某一群体特性的刻板印象。以往研究认为,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是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相倚存在。但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也存在分离性证据,即存在矛盾性和非统一性。为何形成耦合或者分离,文化定型论、群际态度补偿机制(低地位群体的创造策略、高地位群体的慷慨策略),以及认知差别等都成为调节性平衡点。探讨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的分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对于干预和消弭群际边界与群际冲突,缓和群际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可以支持其独立路径予以针对性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