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5篇
  77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51.
In two experiments, we investigated the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off-line word segmentation and on-line segmentation processing during Chinese reading.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read sentences which contained critical four-character strings, and then, they were required to segment the same sentences into words in a later off-line word segmentation task. For each item, participants were split into 1-word segmenters (who segmented four-character strings as a single word) and 2-word segmenters (who segmented four-character strings as 2 two-character words). Thus, we split participants into two groups (1-word segmenters and 2-word segmenters) according to their off-line segmentation bias. The data analysis showed no reliable group effect on all the measur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heterogeneity of participants and stimuli in Experiment 1, two groups of participants (1-word segmenters and 2-word segmenters) and three types of critical four-character string (1-word strings, ambiguous strings, and 2-word strings) were identified in a norming study in Experiment 2.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read sentences containing these critical strings. There was no reliable group effect in Experiment 2, as was the case in Experiment 1. However, in Experiment 2, participants spent less time and made fewer fixations on 1-word strings compared to ambiguous and 2-word str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ff-line word segmentation preferences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on-line word segmentation processing during Chinese reading and that Chinese readers exhibit flexibility such that word, or multiple constituent, segmentation commitments are made on-line.  相似文献   
652.
外显和内隐的面孔审美加工的脑成像研究表明,美的面孔比不美的面孔导致眶额皮层、伏隔核、杏仁核等奖赏脑区更大的激活。脑电研究则发现了与面孔审美加工有关的早期负波和晚期正成分。面孔审美加工有关的脑区活动也受到性别、生理周期等个体因素的调节。未来的研究需要比较美的面孔与其它奖赏刺激加工的神经机制,探讨面孔审美加工的不同阶段及时间进程,在面孔知觉的框架下形成合理的面孔审美加工的神经模型。  相似文献   
653.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nxiety on contingent attentional captur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contingent attentional capture in trait anxiety by applying a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 paradigm dur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recording. Overall, the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ults showed a larger capture effect when a distractor was the same color as the target compared to when the distractor was not of the target color. Moreover, high-anxiety individuals showed a larger N2pc in the target colored distractor condition and nontarget colored distractor condition compared to the distractor-absent condition. In addition, the reaction time was slower when distractors were presented in the left visual field compared to when they were in the right visual field. This pattern was not seen in low-anxiety individuals. The findings may indicate that high-anxiety individuals allocate attention to the target less efficiently and have reduced suppression of distractors compared to low-anxiety individuals who could suppress attention to the distractors more efficiently. Future work could valuably inves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benefits and disruption associated with attentional capture differences in a range of anxious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risk monitoring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654.
用多元概化理论对普通话的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志明  张雷 《心理学报》2002,34(1):51-56
用多元概化理论 (MGT)研究了国家语委编制的普通话测验。在G研究中 ,利用香港人普通话测试的数据 ,估计了引起分数变异的各种来源的方差与协方差分量。在D研究中 ,首先估计了该测验 3个部分的全域分数和各自的概化系数等技术指标 ,然后估计了全域合成分数及其概化系数、信噪比等指标。结果表明 ,该测验的信度从总体上讲是较高的 ,把三个部分的全域分数进行合成也是合理的 ,但从细节上看其第 3部分的信度较低。另外 ,当评分者个数为 3、试题数量为 2 8时 ,测验的第 1、2部分的信度已经较高 ,因此 ,在实测时减少这两部分的题量并不会有太大问题  相似文献   
655.
文德尔班开创的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是对黑格尔之后以危机形式表现出的“哲学合法性’’的探求,在这种探求中,文氏继承了洛采的价值思想,并将其置于康德先验哲学的框架中,从而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先验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656.
工作记忆和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昌  李德明 《心理学报》2003,35(5):617-627
对心算加工年老化研究有助于阐明认知老化规律,然而有关心算老化的少量研究结果仍存在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十分复杂,表面上看,不同认知老化研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不尽相同导致了结果的歧异。例如,在心算的年老化研究中,有的研究结论基于群体的数据分析,如层级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或方差分析,如Sahhouse和Coon(1994);另有一些研究先对每一个体数据作线性回归分析,如此得到斜率和截距(分别表示心算的中枢加工时间和外周感觉运动时间),然后再行层级回归分析或方差分析,如Al-len等(1992,1997)。这两类统计分析所得的结果很不一致。从理论上看,只要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合理的,统计方法的不尽相同应不会导致矛盾。但在实际情况下,统计分析误差增加了结论不一致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揭示心算老化复杂性规律的难度。事实上,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可能来自于记忆、加工速度等不同认知资源的老化差异。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工作记忆和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被试共161人,20—79岁,身体健康,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以10岁段划分为6个年龄组,组间文化程度基本匹配。被试任务包括:(1)连续减法心算,分别为1000—3、1000—7、1000—13及1000—17等4种,在排除了被试看屏幕和按键的感觉运动时间后得到心算所需的时间;(2)数字计算工作记忆,根据工作记忆对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和储存的特点,要求被试计算完题后再回忆答案,以获得工作记忆广度指标;(3)“数字复制”(digit copying),以获得感觉运动速度指标。实验在386微机上进行。对所得数据分别进行了上述群体数据与个体数据分析。两种数据分析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一致表明,在控制工作记忆与感觉运动速度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显著降低。而且,控制感觉运动速度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年龄差异的降低程度要大于控制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年龄差异的降低程度。这说明,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但是,工作记忆与感觉运动速度二者的年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表明心算加工的年老化存在其特殊性过程,不支持认知老化的普遍减慢假说(genenalized slowing hypotllesis)。  相似文献   
657.
第三方惩罚对合作的维系可能来自经济功能或规范提示功能。先前研究没有区分这两种功能, 因而未能回答:当惩罚不足以影响违规收益时, 是否还能促进合作?实验1 (N = 252)发现即使第三方惩罚无法降低违规收益, 依然能抑制自利行为。实验2 (N = 179)发现受过惩罚的违规者在其后的独裁者博弈表现出了更高的合作水平。2(是否旁观惩罚)×2(旁观前后)设计的实验3 (N = 179)显示, 旁观惩罚后被试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旁观前, 也高于未旁观惩罚的被试。后两个实验中, 社会规范在惩罚与合作之间均起中介作用。这进一步证实惩罚对合作的促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规范激活来实现的, 并存在两种溢出效应:惩罚抑制了曾经的违规者(纵向溢出效应)和旁观者(横向溢出效应)在新博弈情境下的自私行为。这两种溢出效应的发现补充了文献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解释, 并为理解人类社会长时间、大规模的合作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58.
659.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家庭发展研究的重要体现。儿童发展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结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影响的可能性结果。该文也指出家庭社会资本的现有研究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0.
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郭伯良  王燕  张雷 《心理学报》2005,37(2):233-239
运用同伴提名和问卷法,对82个城市初中班级的465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多水平分析技术探讨了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和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其同伴接受和学业成就,儿童的攻击、退缩行为对学业成就和同伴接受有明显的负向预测效果;在班级环境变量方面,老师支持可以减弱退缩行为和学校适应间的负向联系;老师训诫不仅可以减弱攻击行为与同伴接受间的负向关联,并且对退缩行为与学业成就之间的负向联系也具有削弱效果;同学关系这一变量的班级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明显地增强儿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间的负向联系;而班级秩序纪律对攻击行为和学校适应间的负向关联有明显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