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的237名3~6岁幼儿为被试,请母亲填写幼儿气质及教养方式问卷,幼儿园教师评定幼儿的攻击行为,探讨幼儿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可以调节幼儿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与较低的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的幼儿相比,幼儿较高的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可以弱化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正向关联。结果揭示了自我控制和母亲温暖对幼儿外倾性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弱这些个体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2.
现实驱动和情节驱动对时间信息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窗技术,探讨在记叙文理解中现实驱动和情节驱动对时间信息表征的影响.实验1验证了强印象假设中时间转换的效应,说明读者是根据对现实的期望来建构情境模型的,具体来说,读者采用现实驱动的加工方式表征情境模型中的时间信息.实验2探讨现实驱动和情节驱动对时间信息表征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读者根据故事情节产生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实驱动所产生的时间转换的效应,证实了情节驱动在表征情境模型中的时间信息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伍丽梅  莫雷 《心理学报》2012,44(1):63-75
结合自定步调阅读与句子启动再认范式, 探讨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因果序列的表征问题。研究包括3个实验, 实验1的文本提供一个包括4个概念的因果链(如, A-B-C-D), 文本最后设置包含概念A或概念B或概念C的句子, 对概念D进行探测, 结果发现, 对于概念D的再认启动作用, 概念C>概念B>概念A; 实验2改变因果链的说明顺序, 使之与因果链本身次序不一致, 结果与实验1一致; 实验3的文本分别介绍两条独立的因果链(如A-B-C; D-E-F), 最后呈现包含概念A或概念D的句子, 对概念C进行探测, 结果发现, 包含概念A的句子理解启动了相关因果链, 使读者对随后呈现的概念C的再认反应加快。基于本研究结果, 结合相关研究, 本文尝试提出说明文文本表征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84.
冷英  莫雷  吴俊 《心理学报》2008,40(7):788-799
探讨文本阅读中读者追随目标焦点信息建构情境模型的过程。实验1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整合”的方式,探讨读者在显性焦点情况下的阅读是否会追随目标信息更新情境模型。实验2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未整合”的方式,探讨显性焦点下对目标信息进行的追随建构,是发生在目标焦点整合后还是在阅读进程中即时进行。实验2a运用动窗技术,实验2b则采用眼动技术来探讨这个问题。实验结果总的表明,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追随目标焦点信息建构情境模型,并且这种建构是即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85.
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阅读中信息加工的研究一直是文本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型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大。与先前阅读加工观相比,动态理解观整合了阅读的即时加工和延时表征以及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试图捕捉篇章中的每一概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激活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阅读加工则不像以往的研究方法都需要利用被试的实际阅读反应,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出人们阅读中的即时表现和阅读后的记忆内容,模拟的数据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也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86.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11):1661-1670
4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1和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拼音自动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3和实验4考察拼音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可能未激活汉字字形信息; 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汉字字形信息。  相似文献   
87.
3个实验探讨了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的争议。实验1采用寻找证据法,使用图片材料,得出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没有多样性效应,表现为典型性效应。实验2改用归属法发现: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3采用寻找证据法,但使用实物材料,并且加大了多样性前提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也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能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相似文献   
88.
Knowing the place-value of digits in multi-digit numbers allows us to identify, understand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numbers with the same digits (e.g., 1492 vs. 1942). Research using the size congruency task has shown that the place-value in a string of three zeros and a non-zero digit (e.g., 0090) is processed automaticall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plored whether place-value is also automatically activated when more complex numbers (e.g., 2795) are presented. Twenty-five participants were exposed to pairs of four-digit numbers that differed regarding the position of some digits and their physical size. Participants had to decide which of the two numbers was presented in a larger font size. In the congruent condition, the number shown in a bigger font size was numerically larger. In the incongruent condition, the number shown in a smaller font size was numerically larger. Two types of numbers were employed: numbers composed of three zeros and one non-zero digit (e.g., 0040–0400) and numbers composed of four non-zero digits (e.g., 2795–2759). Results showed larger congruency effects in more distant pairs in both type of numbers. Interestingly, this effect was considerably stronger in the strings composed of zero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ce-value coding is partially automatic, as it depends on the perceptual and numerical properties of the numbers to be processed.  相似文献   
89.
说明文阅读中局部连贯因果推理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丽梅  莫雷 《心理学报》2010,42(2):200-215
探讨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维持局部连贯的因果推理的产生问题。3个实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材料, 实验1的文本提供明确的前提信息, 实验2的材料提供隐含的前提信息, 实验3的材料在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之间插入了其他信息。总的结果表明, 熟悉主题的说明文阅读过程中, 当文本提供的前提信息与结论信息一起呈现时, 无论提供明确的还是隐含的前提信息, 实现文本局部因果连贯的推理能够即时产生; 当前提信息相隔2个句子后, 虽然读者还是可以产生因果推理检测到与推理内容矛盾的信息, 但是这种检测敏感度大有降低。基于本研究结果, 结合相关研究, 本文尝试提出关于文本阅读中推理产生的“认知代价”观, 试图整合文本推理理论。  相似文献   
90.
莫雷  周广东  温红博 《心理学报》2010,42(5):569-580
从儿童对数字属性的认识角度探讨一年级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中采用不同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测量一年级儿童在15cm数字线长度下0~100与0~1000两种范围上的数字估计;实验二测量一年级儿童对0~1000范围10cm和20cm数字线长度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在不同的数字范围还是在不同的数字线长度下,儿童对低端数字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即儿童倾向于将低端数字与固定的线段长度对应起来,且这种对应关系不随数字范围与数字线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心理长度的存在是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和不同数字线长度中采用不同数字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对数概念的认识发展到等距水平时出现的一种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